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第二次“党锢之祸”暴发,“江夏八俊之一”、东部督邮张俭因得罪当权宦官侯览,被作为朝廷要犯通缉。张俭潜逃至旧友孔褒家,希望能暂避一时。碰巧孔褒不在家,十七岁的孔融自作主张,将张俭收留藏匿。不料消息走漏,官府上门缉拿,张俭逃脱,孔褒、孔融俩兄弟被捕入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审讯过程中,孔褒、孔融和孔母竞相承担罪责,地方官难以决断,就上奏朝廷请示裁决。朝廷下诏,处决了孔褒。孔融因此事名声大振,清流名士将他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并称,称赞他们是青年一辈中的拔尖人物。
入仕司徒府
孔融出名后,州郡官府争着要聘请他做官,但他都推辞不就。直到司徒杨赐请他做司徒府掾属,他才接受,由此步入仕途。当时朝廷正在查处贪官污吏,孔融举报了很多朝中宦官的宗族亲友。尚书台不敢得罪宦官,就责怪孔融,孔融则依旧毫不避讳。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河南尹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时任太尉的杨赐,派孔融持名帖到何府致贺。由于何府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觉得受到怠慢,一怒之下夺回杨赐名帖,返回官署递交辞呈,自己免官而去。孔融此举让何进手下的官员非常恼火,一度打算派刺客追杀他。何进听取了谋士的建议,没有怪罪孔融,还举荐他到豫州刺史王允那里任职。中平二年,孔融被任命为侍御史,因与顶头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不久即称病辞职。后来,孔融又历任司空掾、北军中侯,履职北军中侯三天,即升任虎贲中郎将。
主政北海国
永汉元年(189年),汉灵帝崩,少帝刘辩即位,宦党杀了何进,袁术灭了宦党,董卓率虎狼之师入主洛阳,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由于孔融说话不合董卓心意,被转任议郎。不久董卓又授意太尉、司徒、司空“三府”联合举荐,让孔融到黄巾军闹得最厉害的青州北海国任国相。
初平元年(190年),三十八岁的孔融履新北海国。他招集士民,扩充军队,并联络附近各州郡,希望共同抵抗黄巾军。初平二年(191年),青州黄巾军首领张饶进攻冀州失利,率兵二十万欲回北海。孔融亲自领军迎敌,结果兵败,撤退到朱虚县(今山东临朐)。不久,黄巾军再犯北海,孔融兵败退守都昌(今山东昌邑)后,又遭黄巾军管亥部围困。被逼无奈之下,孔融派东莱太史慈向平原相刘备求救,刘备派兵三千为孔融解围。兴平元年(194年)因不敌黄巾军,孔融弃北海国,到了徐州。
再败失青州
兴平二年(195年),刘备上表举荐孔融兼任青州刺史。孔融回到青州北海,在北部边陲安营扎寨,希望背靠山东、外接辽东,能自立于一隅。建安元年(196年),袁绍派长子袁谭攻打青州。双方从春天打到夏天,孔融一方伤亡惨重,最终城池被攻陷。孔融只身潜逃,妻子和孩子都做了袁谭的俘虏。
结怨曹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