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武将徐琨

徐氏略记 缓安甫 2999 字 6天前

他的家族背景以及自身的军事活动,加强了孙氏与吴郡当地豪族的联系。这对于孙权政权在江东地区能够有效整合地方势力,巩固统治根基有着深远的意义。

刘繇,生于公元 156 年,卒于公元 197 年,表字正礼,乃东莱牟平人士。他出身显贵,乃是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齐悼惠王刘肥之后裔,同时也是太尉刘宠的侄子。

话说刘繇年少之时便已崭露头角。年仅十九岁的他,听闻堂叔刘韪竟遭土匪劫持,顿时心急如焚。然而,面对穷凶极恶的匪徒,寻常人恐怕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但刘繇却毫无惧色。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挺身而出,拯救堂叔于危难之中。

于是乎,刘繇迅速召集了十来位志同道合且身手不凡之人。他们精心谋划,巧妙地混入了那土匪盘踞的巢穴。在这危机四伏之地,刘繇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带领众人一路冲杀,最终成功地斩下了那盗匪头目的首级。就这样,堂叔刘韪得以安然脱险。

经此一役,刘繇之名瞬间传遍四方,人们对这位英勇无畏的少年郎赞不绝口。因其义举,刘繇很快就被推举为孝廉,并获封郎中一职。此后不久,他又迁任至下邑担任县长。

可惜好景不长,在下邑任职期间,刘繇坚守原则,坚决拒绝了那些权贵们的无理请托。如此一来,自然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眼见仕途受阻,刘繇索性弃职逃离,以避祸端。不过,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尽管遭遇挫折,刘繇出众的才华终究还是难以掩盖。没过多久,他再次受到了州里的征辟。

此次奉命前往济南巡查之际,刘繇更是毫不留情地奏免了那位贪赃枉法的中常侍之子——时任济南相的官员。此举不仅彰显了他刚正不阿的为官之道,更使得当地百姓拍手称快,而刘繇也因此名震一时。

话说那兴平元年(公元 194 年),风云变幻之际,朝廷一纸诏令下达,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然而此时,扬州刺史原本的驻地寿春已然落入袁术之手。在这混乱局势之下,幸得孙策的舅舅吴景以及堂兄孙贲前来相迎,刘繇遂得以将州治迁至江南的曲阿。

刘繇深知袁术野心勃勃,定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当机立断,派遣部将樊能、张英屯驻于江边,以防备袁术大军来袭。同时,他还毫不留情地驱逐了吴景和孙贲二人。

袁术见状,自是不肯示弱,竟自行任命自己为扬州刺史,随后联合吴景、孙贲一同攻打张英、樊能所驻守之地。一时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这场激烈的对峙竟然持续了长达一年有余。

在此期间,朝廷见刘繇坚守一方,表现出色,特加封其为扬州牧及振武将军,使其麾下拥兵达数万人之众。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正当刘繇整顿兵马,欲图进一步巩固势力之时,东边却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原来是孙策率军横渡长江而来!面对来势汹汹的孙策大军,刘繇急忙命令张英、樊能出兵抵御。怎奈孙策军勇不可挡,张英、樊能终究难以抵挡,最终兵败如山倒。

刘繇不甘就此失败,亲自率领同乡太史慈出马,欲与孙策一决高下。只可惜,战场上瞬息万变,刘繇一时不察,中了孙策之计,再次遭遇惨败。就连太史慈也不幸被孙策所俘,而后更是出人意料地转投到了孙策帐下。

接连失利的刘繇陷入绝境,在走投无路之际,只得听从谋士许劭的建议,仓皇逃往豫章,前去投靠刘表,以寻得一线生机。至此,刘繇与孙策之间的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暂时落下帷幕,但江湖之上,关于他们的传说仍在继续流传……

豫章之地风云变幻,一场激烈的权力争斗在此上演。刘繇来到豫章之后,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手段,成功地协助朱皓登上了太守之位。然而这一举动却激怒了诸葛玄,他被迫无奈只得退回襄阳。

可谁也没有想到,局势竟然再度发生剧变。笮融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设计诱杀了朱皓,这使得豫章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刘繇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立刻率领大军向笮融发起进攻。然而首次交战时,由于对笮融兵力部署等情况了解不足,刘繇遭遇惨败,军队损失惨重。

但是刘繇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痛定思痛,重新审视敌我双方形势,积极筹备再次出击。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刘繇再次召集所属各县的兵马,这次他们众志成城、士气高昂。终于在与笮融的二次交锋中,刘繇一方大获全胜,不仅击溃了笮融的军队,还让笮融狼狈逃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刘繇想要进一步巩固势力、稳定豫章局势之时,厄运降临。建安二年(公元 197 年),年仅四十二岁的刘繇不幸染病离世,令人扼腕叹息。他的离去对于刚刚平静下来的豫章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沉重打击。

不过幸运的是,孙策展现出了宽广的胸怀和仁义之举。他念及旧情,亲自将刘繇安葬在了其故乡东莱郡牟平,并且将刘繇留下的遗孤妥善照顾并带回到自己身边抚养长大。这段历史故事充满了权谋斗争、悲欢离合,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刘繇在东汉末年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