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建衡元年(公元 269 年),薛莹更是荣升为威南将军以及大都督。他率领军队与虞汜、陶璜一同出征交趾。然而战争伊始,战况并不乐观,初战失利使得众人心情沉重。但好在后来陶璜于夜间奇袭晋军并夺得宝物,这场胜利让战局出现转机。面对如此情形,薛莹不仅没有嫉妒陶璜之功,反而诚恳地向其致歉,并果断任命陶璜统领交州事务。
在建衡三年(公元 271 年),经过长时间艰苦卓绝的战斗,薛莹终于与陶璜等人成功攻破交趾,诸多郡县也重新归入东吴版图。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大军凯旋而归途中,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却不幸染病,最终因病离世,令人惋惜不已。
陶璜
在古老而神秘的丹阳郡秣陵县,有一个人名叫陶璜。他的家族背景显赫,其父亲陶基曾担任过东吴交州刺史这一要职。
时间回溯到吴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当时的交趾太守孙谞贪婪残暴,横征暴敛,致使当地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终于,忍无可忍的郡吏吕兴率领民众起兵反抗,一举将孙谞斩杀,并毅然决然地归附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面对如此局势,东吴君主孙皓岂能善罢甘休?他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收复这片失去的土地。于是,在宝鼎三年(公元 268 年),孙皓派遣交州刺史刘俊和前部督修则统率大军进击交趾。然而,他们却遭遇了晋将毛炅的顽强抵抗,最终落得个惨败而归的下场。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建衡元年(公元 269 年)。此时,陶璜已经成为了苍梧太守。他肩负着重大使命,与虞汜、薛珝等人一同从荆州出发,取道合浦,再度向交趾发起进攻。但初次交锋,由于对敌军情况了解不足以及战术运用不当,陶璜所部遭受了沉重打击,不得不暂时撤退。
不过,陶璜并没有气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改变策略,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来应对敌人。一次偶然的机会,陶璜得知晋军将领董元手中拥有一件珍贵无比的宝物。于是,他精心策划了一场突袭行动,成功地夺取了这件宝物。
当薛珝看到陶璜凭借智慧和勇气获取了如此重要的战利品时,不禁对自己之前的轻视感到愧疚万分。他亲自向陶璜赔礼道歉,并大力举荐陶璜担任领交州事和前部督之职。
在建衡三年(公元 271 年),陶璜率领士气高昂的军队卷土重来,再次对交趾展开猛烈攻击。这次,他充分发挥出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若定,调度有方。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陶璜终于攻破了交趾城,迫使守军投降。与此同时,九真、日南两郡也望风归顺东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陶璜因其赫赫战功,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誉和嘉奖,被正式任命为交州刺史。从此,他镇守一方,保境安民,为东吴的繁荣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天纪三年(公元 279 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当时,东吴皇帝孙皓下达了一道重要命令,派遣陶璜统领其本部兵马以及来自合浦、郁林等各郡的兵力,与镇南将军滕修和徐陵督陶濬一起,共同出兵征讨郭马之乱。这场战役注定充满艰险与挑战。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来到了天纪四年(公元 280 年)。就在这一年,强大的西晋王朝挥师南下,对吴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孙皓最终选择了归降。而得知这个消息后的陶璜,悲痛欲绝,涕泪横流数日不止。尽管心中满是无奈与不舍,但他深知局势已无法挽回。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陶璜毅然决定派人前往晋朝的首都洛阳,表示愿意向新的统治者投降。
晋武帝司马炎在接收到陶璜的投降意愿后,展现出了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政治智慧。他不仅没有为难陶璜,反而继续任命他担任交州刺史一职,同时还加封他为宛陵侯和冠军将军。这份信任与器重让陶璜感激涕零,也激发了他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后的岁月里,陶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交州的治理工作中。他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勤勉的态度,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发展的政策措施。无论是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还是加强治安管理、促进商业繁荣,陶璜都亲力亲为,不辞辛劳。在他的努力下,交州地区逐渐恢复生机,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陶璜在交州任官长达三十年之久,这段时间里,他始终心系百姓,以民为本。他公正廉洁,不徇私情,深受当地民众的敬仰和爱戴。当他离世之时,整个交州陷入了一片巨大的悲痛之中。人们纷纷自发组织起来,举行哀悼活动,哭声震天动地,仿佛失去了最亲近的亲人一般。“举州号哭,如丧慈亲”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的情景,充分体现了陶璜在交州人民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虞汜、薛珝、陶璜等将领合击晋军主要是在东吴与西晋争夺交趾的战争中,此次战争对吴、晋双方及交趾地区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对东吴的影响
巩固统治与领土完整:成功夺回交趾等郡,挫败了西晋在东吴后方开辟根据地的战略企图,巩固了孙皓的统治,维护了东吴在岭南地区的领土完整和战略后方的安全,使东吴的疆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稳定,增强了东吴的国力和统治合法性。
提升士气与威望:这场胜利是孙皓登基以来赢得的第一场重大胜利,对于提振东吴军队的士气和民众的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孙皓在国内的威望,缓解了国内的政治压力。
将领地位与势力变化:虞汜、薛珝、陶璜等将领因战功在东吴的地位得到提升。陶璜更是凭借出色的指挥和战功,被任命为交州刺史等重要职务,在交州地区拥有了较高的影响力和实际控制权,成为东吴在岭南地区的重要支柱将领。
对西晋的影响
战略布局受挫:西晋试图通过控制交趾对东吴形成南面包围的战略意图落空,损失了在交趾地区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不得不重新调整对东吴的战略布局,短期内无法再从南线对东吴构成威胁,延缓了西晋统一全国的进程。
士气与声誉受损:交趾的失守对于西晋军队的士气是一个打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西晋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威望,使其在与东吴的对抗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
对交趾地区的影响
社会动荡与人口损失:战争给交趾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社会动荡,大量无辜百姓伤亡,农田荒废,城市和乡村遭到破坏,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陷入混乱,人口锐减,百姓生活困苦。
政治格局变化:交趾地区重新回到东吴的统治之下,东吴对交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控制得以恢复和加强,当地的政治格局和行政管理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设立新昌郡等。
民族关系调整:战争过程中,陶璜采取了策反等手段,拉拢了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和势力,如梁奇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趾地区的民族关系,使得当地少数民族与东吴政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后续的民族融合和地区稳定奠定了一定基础。
何定,乃豫州汝南人士也。早年间,其不过是孙权身旁一名微不足道的“给使”,尽管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然因能常伴于孙权身侧,随时听候调遣,倒也算是略有薄面。而后,机缘巧合之下,何定得以出任补吏一职。
时光荏苒,待到孙皓登基称帝之时,何定摇身一变,自称为先帝之旧部亲信。孙皓闻之,竟对其青眼有加,旋即册封其为楼下都尉,并委以掌管酤籴之大任。此人向来品性邪僻,精于谄媚奉承之道,且行事乖张跋扈、独断专行,常常倚仗着孙皓的宠幸而肆意妄为、作威作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