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融,表字元长,乃颍川舞阳人士,其父乃是嬴长韩韶。其家族素以贤德之名着称于世。
自幼之时,韩融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他思维敏捷,善于辩论事理,对于那些拘泥于章句之学的传统教育方式并不热衷。正因如此,年少时期的韩融已然声名远扬,引得五府纷纷前来征召,然而他却并未应召入仕。
后来,东汉末年爆发了着名的党锢之祸,整个社会陷入动荡不安之中。在此期间,韩融也未能幸免。但幸运的是,当董卓之乱爆发之际,韩融带领着自家宗族一千多户人家前往密县的西山躲避战乱。
中平六年,董卓掌控朝局之后,通过公车征召韩融等人为官。韩融入京之后,因其才华出众,先后担任过河南尹、大鸿胪以及太仆卿等重要职务。
小主,
初平元年,董卓决定将都城迁至长安。这一举措导致众多公卿大臣们饱受战乱之苦,许多人的家庭破碎,流离失所。而韩融等人则凭借自身的智慧和运气得以侥幸逃脱。当时,袁绍在山东起兵征讨董卓,韩融受朝廷之命,与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一同出使关东地区,试图劝解各方势力停止纷争。由于韩融向来有着良好的声誉和高尚的品德,最终他成功地避免了杀身之祸。
兴平二年,汉献帝被迫东迁。韩融再次肩负重任,奉命前往弘农与李傕、郭汜等将领协商议和之事,并促使他们释放被扣押的公卿百官以及宫女妇人们。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经风雨沧桑的韩融,最终在古稀之年与世长辞。他的一生,见证了东汉末年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陈纪
家庭出身:字元方,颍川许昌人,是东汉名士陈寔的长子。
早年经历:以孝顺着称,儿时曾因客人骂其父而义正言辞地反驳,展现出正直的品行。曾与父亲陈寔一起遭党锢之祸,隐居荆山,远近宗师之。
仕途经历:灵帝崩,何进辅政,曾想征辟陈纪为参军,但他以老病为由未应。中平五年,朝廷征陈纪等十四人为博士,未应征。董卓废立后,又俱公车征,陈纪应召,历任平原相、侍中、大鸿胪等职,着书数十篇,世谓之陈子。后在献帝东迁时,与杨彪、张喜、士孙瑞等人被郭汜劫持。
许贡
许贡在东汉末年曾任吴郡都尉,是名士许靖的好友,许靖逃到扬州后曾依附于他。后许贡领吴郡太守,曾囚禁高岱的母亲,但在高岱写信自白后将其母释放。
孙策攻打江东时,吴郡都尉朱治打算从钱塘进入吴郡,许贡在由拳县抗拒朱治,结果大败而走,投奔了山贼严白虎。之后,许贡向朝廷上表称孙策骁雄,应将其召回京城,以免成为后患,此表被孙策的候吏截得,孙策责备许贡,许贡则声称自己并无此表,孙策随即令武士绞杀了他。建安五年,许贡的三名奴客趁孙策在丹徒打猎时将其重创,不久后孙策伤重而死。
王朗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郯人,汉末三国时期重臣、经学家。他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后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
建安元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孙策所败,在逃亡失败后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后为曹操所征,因战乱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魏代汉后,王朗仕于曹魏,官拜御史大夫、司徒、兰陵侯,与钟繇、华歆并列三公。太和二年卒,谥曰成侯,子王肃为着名经学家。
士燮是汉末三国时期割据交州的军阀,以下是他的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其先祖为鲁国汶阳人,为躲避新莽末年的动乱而移居交州。他年轻时师事学者刘陶,学习《左氏春秋》,后被推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因公事而免官。其父士赐去世后,被举为茂才,任巫县令一职。
雄长一州
中平四年,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太守。当时交州刺史朱符向各地收重税,引起反抗被杀,州郡秩序混乱,朝廷对交州的影响力大为减弱,士燮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岭南各郡的军阀。他上表奏请任命其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士?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士燮性格宽厚有器量,谦虚下士,中原的士人前往依附避难的人数以百计。后来,朝廷赐予士燮绥南中郎将之职,总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如旧。士燮没有放弃进贡的职责,朝廷为嘉奖特意下诏拜他为安远将军,封爵龙度亭侯。
归附孙权
建安十五年,孙权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归附,而吴巨却怀有异心,被步骘斩杀。此后,士燮被孙权封为左将军。建安末年,士燮将儿子士廞送至东吴为人质,孙权任命其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在南方的儿子们,都被任为中郎将。同时在吴国和蜀汉的冲突中支持吴国,诱导益州的豪族雍闿叛蜀附吴,被孙权拜为卫将军、龙编侯。他常常派遣使者去觐见孙权,进献各种香料和细纹葛布等珍品。
耄耋离世
黄武五年,统治交州近四十年的士燮病逝,享年九十岁。其子士徽因背叛吴国自立,最终为吴国攻灭。
士燮为政开明,在他的统治下,交州居民富庶,安享太平四十余年,还掀起了交州儒学兴旺发达的局面,造就了岭南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对越南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越南统治者和学者尊奉为“士王”“南交学祖”。
刘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人,是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以下是其生平:
承继父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中平五年,刘焉出任益州牧,刘璋与兄长留在京城,后出任奉车都尉到益州。兴平元年,刘焉去世,益州官吏赵韪等上书推举刘璋继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诏为益州牧。但将领沈弥、娄发、甘宁起事反对刘璋,被赵韪打败后奔荆州。建安五年,赵韪发动叛乱,蜀地多处响应,幸得“东州兵”拼力死战,才平息叛乱,杀赵韪于江州。
与张鲁交恶
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但多次被张鲁所破。
联刘抗曹
建安十三年,曹操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刘璋派别驾从事张松到曹操那裹,但曹操没有按礼节接待。张松回来后劝说刘璋同曹操断绝关系,并建议与刘备结交联盟。刘璋皆以为是,故派法正前往与刘备结好联盟,又指示法正和孟达送去数千兵卒帮刘备抵御曹军。建安十六年,刘璋听说曹操将派兵到汉中征讨张鲁,心中恐惧,张松又劝说刘璋邀请刘备入益州,刘璋听从了张松之言,立刻派法正率部队迎接刘备。
引狼入室
刘备进驻葭萌后,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把张松的图谋禀告了刘璋,刘璋将张松收捕处死,下令所有关隘的守卫部队封锁道路。刘备大怒,掉转兵力攻打刘璋。双方战争历时近三年,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并派简雍劝降刘璋,当时城中有三万精良部队,粮食够支持一年,官吏百姓都想抵抗,但刘璋为百姓计而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刘备把刘璋迁至公安,并将财物归还于他,再佩振威将军印信。
归属东吴
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孙权趁关羽北伐之际,派遣吕蒙、陆逊袭击荆州,刘璋因此归于东吴,被孙权任命为益州牧,居于秭归,约在221年后去世。
许靖其所依者皆豪杰,然终成书中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