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刘永泉院士,1963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东港市马家店镇双山东村。
东港市现为辽宁省辖的一个县级市,由丹东市代管,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地处丹东市西南部。
东港市南临黄海;北、西北接凤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西与庄河市毗邻;东北和丹东市振安区相连;东隔鸭绿江同朝鲜平安北道龙川郡相望。
东港市是连接中、朝、韩、俄、日五国的交通枢纽、欧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也是东北东部地区重要的海陆门户。
东港市历史悠久,唐尧时属青州之域,虞舜时属营州,夏时复九州仍属青州,商时又属营州,周朝时为靺鞨族居址,战国时期划入燕国版图,属辽东郡。
此后,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等朝代的更迭。
唐总章元年,李积平高句丽收复辽东,设置安东都护府,县境为安东都护府辖地。
清光绪二年,清廷析大东沟至瑗河地带设置安东县。
1965年,安东县改名为东沟县。1993年,东沟县撤县设市,更名为东港市,由丹东市代管。
东港人文底蕴深厚,境内有各历史时期古文化遗址200多处,最具代表性的是距今1.8万年的“前阳人”前阳洞穴遗址和马家店后洼遗址。
东港民俗文化独特,大孤山庙会是东港市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十八,人们纷纷前往,参与各种庆祝活动。
该传统已延续数百年,是当地人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东港名人辈出,抗日民族英雄邓铁梅,在东港地区组织抗日义勇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其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人。
着名抗日将领苗可秀,曾与邓铁梅等共谋抗日大计,领导抗日义勇军在辽南地区抗击日军,为保卫祖国领土和民族尊严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生地解码
刘永泉院士出生地辽宁东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一定的影响。
东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如大孤山庙会等传统民俗文化以及独特的宗教文化等。
刘永泉院士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
这种情感和素养,可能转化为他对科研事业的执着和追求。
东港是抗日英雄邓铁梅、苗可秀等的故乡,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在当地广为流传。
刘永泉院士在成长过程中,或许受到这些英雄人物的激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他日后投身航空发动机事业,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埋下了精神种子。
东港市的教育体系为刘永泉院士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当地学校的老师们传授的基础知识和培养的学习习惯,为他后续进入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深造提供了可能。
像他提到的中学物理老师,就对他进入航空行业起到了引导作用。
东港市相对宁静且注重文化教育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刘永泉院士静下心来专注于学习和探索。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可能养成了沉稳、踏实的性格。
这对他在科研道路上面对复杂问题和巨大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东港市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多国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交流的重要节点。
这种地缘优势可能让刘永泉院士从小就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信息,拓宽了他的视野,培养了他的国际眼光和开放思维,为他后来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奠定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东港市所处的丹东地区及辽宁省,本身在制造业等领域有着一定的产业基础。
当地的产业氛围和发展需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刘永泉院士对工程技术和制造业的兴趣。
这使他更加关注科技与产业的结合,为他选择航空发动机这一高端制造业领域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提供了潜在的引导。
院士求学之路
1984年,刘永泉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本科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