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辰翊会和陆云瑶讨论予安表现出的逻辑思维特点,猜测这未来更适合向哪个方向发展;他会分享予乐某篇日记里让他动容的句子,感叹孩子心灵的敏锐。
他让陆云瑶看到,他不仅是家庭的守护者,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用心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三月中旬,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去县里的烈士陵园扫墓。这是予安和予乐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
出发前,顾辰翊特意给予安整理了红领巾,给予乐扎好了马尾。他没有多说什么大道理,只是沉声说:“去了,好好看,好好听。记住那些名字。”
春游回来,两个孩子都沉默了许多。
晚上,予安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工工整整地抄下了几个烈士的名字和事迹。
予乐则画了一幅画:高高的纪念碑,下面放着孩子们敬献的白花,天空有鸟飞过。她在画旁边写了一行小字:“他们睡着了,为了我们能看见春天。”
顾辰翊看着孩子们的表现,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有些关于责任、奉献和珍惜的种子,正在他们心里悄然生根发芽,这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力。
窗外,三月的夜风温柔宜人,带着泥土和新叶的芬芳。
顾辰翊站在院子里,看着屋内温暖的灯光,听着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心中一片澄明宁静。
他知道,生活就是这样,有分离,有坚守,有各自的征途,也有共同的期盼。
他们这个家,就像院中那棵经历寒冬后重焕生机的乌桕树,根系深植于爱与责任的土壤,枝叶伸展向各自成长的天空,共同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坚韧而充满希望地,走向未来。
一九八零年,四月。春光愈发浓郁,院子里那几株月季已是蓓蕾满枝,蓄势待发。菜地里的秧苗茁壮成长,一片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