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六月。
初夏的阳光开始展现出灼人的力量,天空湛蓝如洗,偶尔飘过的云朵也显得格外洁白蓬松。院子里的乌桕树枝叶愈发茂密,成了天然的凉棚,知了潜伏其中,开始了不知疲倦的夏日合唱。
菜地进入了黄金季节,豆角垂挂如帘,黄瓜碧绿清脆,西红柿终于由青转红,像一个个小灯笼点缀在绿叶间。那几株向日葵,更是挺立着壮实的花盘,追逐着太阳的脚步,金黄的花瓣耀眼夺目。
小院里的生活,也如同这盛夏的作物,进入了果实初成的阶段。空气中弥漫着阳光、草木和成熟瓜果混合的浓郁气息,也弥漫着一种沉甸甸的、源自成长与等待的满足感。
陆云瑶未能归来的暑假,非但没有让这个家沉寂,反而催生出一种更加内在的活力。顾辰翊俨然成了孩子们的全能导师和玩伴。他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将知识巧妙地融入夏日的乐趣之中。
午后酷热,他便在乌桕树荫下支起小桌,教予安和予乐用麦秆编小动物,或者用泥巴塑形,在游戏中锻炼他们的耐心和动手能力。
傍晚凉爽,他则带着孩子们去海边,不仅游泳嬉戏,还教他们辨认潮汐,观察海鸟,讲述与海有关的故事和常识。
予安对潮起潮落的现象着了迷,开始追问月亮和海洋的关系;予乐则捡了满满一盒子各式各样的贝壳和海玻璃,按照颜色和形状仔细分类,说是要建一个“海洋博物馆”。
那台半导体收音机,成了夏日夜晚的绝对主角。一家人摇着蒲扇,围坐在星空下,听着新闻、歌曲、戏曲,还有连播的小说《林海雪原》。
予安对剿匪故事充满激情,天天模仿着主角少剑波;予乐则对优美的歌词和旋律更敏感,常常跟着轻轻哼唱。
顾辰翊发现,通过收音机,孩子们的眼界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许多,对书本外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陆云瑶的来信,在夏至前后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