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骄傲

顾辰翊放下斧头,拍了拍身上的木屑,走过去。不是一封,而是两封。一封是陆云瑶惯常的厚信,另一封则是一个略大的、硬邦邦的牛皮纸信封,寄件人也是A师范大学。

顾辰翊先拆开了那个大信封。里面是一本崭新的校刊,封面是校园风景照。他翻开,目录页上,一个熟悉的名字和文章标题赫然映入眼帘:《浅谈基础化学教育中的趣味性引导——由幼儿认知特点想起》,作者:陆云瑶。

他愣了一下,随即快速翻到对应的页码。文章不长,约莫两三千字,排版清晰,旁边还配了简单的示意图。他虽然不是完全理解里面的专业内容,但能看出文章的条理和用心。文末的编者按里,还特别提到了“本文作者结合自身育儿体验,视角独特,颇具启发”云云。

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巨大骄傲和轻微陌生的情绪,瞬间攫住了顾辰翊。他的瑶瑶,不仅在学习,还在思考,在创造,她的名字和思想,变成了铅字,传播给更多的人。

“爸爸!是什么?”予安不知何时跑了过来,好奇地踮脚想看。

予乐也放下书,走了过来。

顾辰翊蹲下身,将校刊展示给孩子们看,指着陆云瑶的名字,语气里带着从未有过的、与有荣焉的激动:“看,这是妈妈写的文章,印在书上了。妈妈很厉害。”

予安瞪大了眼睛,虽然他不懂“文章”是什么意思,但“印在书上”和“厉害”他是懂的,立刻与有荣焉地挺起小胸脯:“我妈妈!”

予乐则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那排铅字,仰头问爸爸:“妈妈……写的字,很多人看吗?”

“对,很多人看。”顾辰翊肯定地点头。

那天晚上,顾辰翊在灯下,格外认真地阅读了陆云瑶的来信。信里,她轻描淡写地提到了文章发表的事,语气谦虚,但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她的喜悦和受到鼓励后的干劲。她更多地分享了在课题组的收获,对即将到来的暑期实践的期待。

顾辰翊的回信写了很久。他先是照例汇报了孩子们的近况,然后,他花了很大篇幅,谈到了那篇文章。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