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空间站里的剪纸(2021年10月1日)

是秦腔!是那出慷慨激昂、充满悲壮英雄气的《斩单童》!

航天员显然愣住了,他下意识地扶住舱壁,稳住身形,脸上露出惊讶又探寻的神色,目光投向舱内的摄像头,似乎在无声地询问地面。

小主,

控制中心里,所有工作人员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极具冲击力的声音震住了,纷纷诧异地抬头寻找声源。连那些在失重中优雅滑行的纸燕,似乎也因为这声波的震动,舞动的轨迹出现了一瞬间不易察觉的紊乱。

李玄策猛地循声望去。只见方清墨站在音频控制台旁,手指还轻轻按在一个老式便携磁带录音机的播放键上。那录音机外壳已经磨损得厉害,边角露出底下的金属色,显然年代久远。方清墨迎上丈夫惊愕的目光,眼神温柔而坚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疼惜,轻轻点了点头。

这盒磁带……李玄策的心猛地一沉,随即又被一种更汹涌的暖流覆盖。他认出来了。那是1989年,赵小满还在津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当曲艺数字采集工程师时,风尘仆仆地从黄土高原背回来的原始录音带!小满当时兴奋地拍着磁带对他说:“玄策,你听听这腔!这劲头!这才是咱老祖宗的魂儿!得存好了,给后人听!”

粗粝激昂的秦腔在高度现代化的控制中心里回荡,带着一种奇异的、时空交错的力量。嘶吼般的唱腔里,夹杂着无法抹去的岁月留痕:细微而持续的“沙沙”底噪,偶尔爆出的“噼啪”杂音。就在一段高亢的拖腔末尾,一阵低沉悠长的“呜——呜——”声隐约混杂其中,穿透了唱腔和杂音。那声音如此遥远,又如此熟悉,瞬间刺穿了李玄策的耳膜,直抵心房——是三十年前,上城集装箱码头那熟悉的、宣告巨轮靠岸或离港的厚重汽笛!

这来自三十年前黄土高原的呐喊,与三十年前海港的呼唤,跨越了时空,在此刻,在这人类探索星辰的前沿之地,与未来科技的结晶——那些在太空中起舞的纸燕——轰然相遇!

李玄策身体几不可察地晃了一下。他再次望向主屏幕。泪水终究模糊了视线,屏幕上那些翻飞的红燕,在泪光折射下,仿佛燃烧了起来,与记忆中龙门吊上那只漆黑的油毡雄鹰,在这一刻彻底重合,不分彼此。他仿佛看到赵小满那带着油污却无比明亮的笑容,正透过三十年的时光尘埃,与今日这星辰大海的壮丽图景,遥遥相望。

方清墨悄然走到丈夫身边,没有言语,只是伸出手,轻轻覆盖在他撑在控制台上的、微微颤抖的手背上。她的掌心温暖而有力。李玄策没有回头,只是反手紧紧握住了妻子的手,仿佛从那温热的触感中汲取着支撑的力量。他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胸膛的起伏渐渐平复。他抬起另一只手,用指腹迅速而有力地抹去眼角的湿痕,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沉静,牢牢锁定了大屏幕。

“念墨,”李玄策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却异常沉稳,“注意‘领航燕’左翼边缘,那个自然墨点。”

李念墨立刻收敛心神,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明白,爸!正在放大成像!”

主屏幕的画面瞬间切换、拉近,聚焦在其中一只姿态最为舒展、飞行在最前方的“领航燕”身上。镜头不断推进,燕子翅膀上那看似不经意沾染的、黄豆粒大小的墨点,在超高分辨率的成像下被急剧放大,纤毫毕现。

控制中心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

那绝非随意的污渍!墨色在微观世界里呈现出惊人的结构——无数极其细微、仿佛天然生成的线条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繁复到令人目眩的几何图腾。线条并非静止,在屏幕超高清的解析下,竟似有极微弱的光芒在纹路深处隐隐流转,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古老与神秘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