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空间站里的剪纸(2021年10月1日)

2021年10月1日,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巨型屏幕上映着天和核心舱内宁静的景象,地球弧线在舱窗外缓缓移动,如同一幅巨大的蔚蓝幕布。操作台上,指示灯明明灭灭,仿佛地面铺展的星河,延伸至控制大厅的每一个角落。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精密电子仪器低鸣与屏息期待的紧张感。

李念墨站在主控台前,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的边缘。那上面,航天器姿态控制的微分方程与一行娟秀的小字——“剪口如火箭分离,弧线似轨道椭圆”——并排紧挨,是她从一位西疆剪纸老艺人那里“偷师”来的口诀。她微微吸了口气,清亮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控制中心:“天和,天和,地面呼叫。‘零重力非遗实验’准备就绪,请按预定程序展开。”

指令清晰而稳定。屏幕上,核心舱内的航天员对着镜头露出笑容,比了个“OK”的手势。他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特制的文化载荷保护盒中,取出了一叠薄如蝉翼的红色剪纸。灯光下,那红色鲜艳欲滴,充满了古老东方的生命张力。航天员轻轻一推,几张形态各异、展翅欲飞的燕子剪纸,便轻盈地脱离了束缚,在绝对静谧的失重环境中,开始了它们梦幻般的悬浮与旋转。

没有重力的牵引,它们不再是紧贴窗棂的平面装饰。纸燕舒展着精妙剪裁出的羽翼,仿佛被注入了真实的灵魂,在舱内柔和的灯光下翩翩起舞。每一次微小的气流扰动,都让它们滑出不可思议的曼妙轨迹,时而聚拢如归巢,时而散开似春讯。它们绕着舱内固定的设备、掠过航天员含笑的眼前,旋转、翻滚、飘移,像被无形丝线牵引的精灵,在人类建造的钢铁殿堂里,演绎着来自大地的古老浪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看着屏幕,眼眶湿润,喃喃道:“活了……祖宗的手艺,在星星上活了……”

控制中心里一片寂静,只有仪器运行的轻微嗡鸣。所有人都被这跨越时空维度的和谐之美攫住了心神。李玄策站在稍后方的指挥席旁,双手撑着冰冷的合金台面,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凝视着屏幕上那些自由翻飞的红影,视线渐渐有些模糊。那些旋转的、灵动的燕子,它们的姿态,它们翅膀展开的弧度……像一把生锈却精准的钥匙,猛地捅开了记忆深处那扇落满灰尘的门。

“哗啦——” 刺耳的油毡撕裂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

时间骤然倒流三十年。1991年,上城码头那个喧嚣沸腾的夜晚。巨大的龙门吊如同钢铁巨兽蹲伏在墨蓝的夜空下。海风裹挟着浓重的咸腥和机油味扑面而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浪中,年轻的李玄策脸上还沾着检修留下的黑灰,兴奋地拍着身边一个瘦高青年的肩膀。那是赵小满,他笑得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手里正灵活地摆弄着一块刚从废弃集装箱上撕下来的、又厚又硬的黑色油毡。没有剪刀,他用磨快的扳手边缘,在粗糙的油毡上专注地切割、剜刻。汗水顺着他年轻的额角滑下,滴落在油毡上,洇开深色的斑点。

“玄策,看好了!”赵小满的声音穿透鼎沸的人声,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张扬。他高高举起手中完成的作品——一只用粗犷线条勾勒出的雄鹰,翅膀极力张开,带着一股子码头工人特有的蛮劲和向往。他“啪”地一声,将这只油毡雄鹰用力拍在龙门吊那巨大的、冰冷的钢铁主梁上。雄鹰紧贴着金属表面,在探照灯的光柱下,黑色的剪影仿佛随时要挣脱束缚,扑向远方的海天交接处。那一刻,粗糙的油毡雄鹰与冰冷的钢铁巨兽,竟奇异地交织出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飞吧!”赵小满对着夜空大喊,笑声爽朗。

“飞吧!”年轻的李玄策和其他工友也跟着振臂高呼,豪情在咸湿的海风中激荡。

回忆的潮水汹涌而来,几乎要将李玄策淹没。屏幕上,那些轻盈优雅、代表着最尖端科技与最古老传承的纸燕,与记忆中油毡上那只粗犷不羁、带着海腥味的黑色雄鹰,在泪光朦胧中重叠、分离、再重叠。一种混合着巨大骄傲与尖锐痛楚的情绪,如同冰冷的钢丝,瞬间绞紧了他的心脏。他喉头滚动了一下,强行压下那股酸涩,但眼角终究还是无法控制地渗出一点湿润的微光。他微微侧过头,不想让旁人看见这一刻的失态。

就在这寂静无声、只有纸燕翩跹的当口,一个意想不到的声音,骤然切入了天地之间的通讯频道。

没有预兆,没有提示。一串高亢、苍凉、带着金属般穿透力的唱腔,猛地灌满了整个控制中心的空间,也清晰地传入了天和核心舱航天员的耳机里。

“唵——单童一死阴魂在,二十年报仇某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