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有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感,“古人早已告诉我们,要了解世间的奥秘,既要仰望星空,洞察天象运行的规律,也要俯察大地,明了山川地理的形势。唯有如此,方能‘知幽明之故’,通晓过去未来,把握大势。”
他站起身,走到全息星图旁。巨大的星图光芒映照着他沉静的面容。“面对这张正在头顶编织的‘网’,我们该如何应对?” 他自问自答,手指轻轻点向那片“光网”,“是亦步亦趋,在它划定的棋盘上,耗尽心力去争夺一子半目的得失?还是针锋相对,投入巨资打造一张同样规模的网,与之在轨道上贴身缠斗,争夺那有限的资源?”
他摇了摇头,目光锐利起来:“此非上策。争子缠斗,消耗巨大,风险极高,更可能将宝贵的太空拖入无序竞争的泥潭,最终受损的是全人类探索星辰大海的共同梦想。”
他的手指离开那片“光网”,缓缓上移,指向了星图中更加深邃、代表中高轨(MEO/GEO)的区域,甚至更远的深空。“《道德经》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与其在他人的棋盘上争子,不如另辟天地,开辟属于我们自己的‘棋局’!”
小主,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开拓者的激昂:“我们当有自己的‘天网’!但这张‘天网’,不应仅仅是模仿和对抗,更应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根本,着眼于‘和合共生’!”
他指向星图的一个预设轨道位置:“加速发展我们的量子通信星座!利用量子纠缠不可破解、超远距传输的特性,构建新一代的、本质安全的空间信息网络。清墨,”他看向妻子,“你们团队在耐极端辐射和超低温环境材料上的突破,尤其是那种基于仿生结构的超导复合材料,是支撑量子卫星在恶劣空间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这是我们的基石。”
方清墨微微颔首,目光沉静而自信:“材料测试数据远超预期,量产工艺正在优化,我们有信心为‘天网’提供坚实的‘筋骨’。”
李玄策赞许地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深邃的星图,仿佛看到了更远的未来:“仅有‘天网’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如何让这张‘天网’服务于‘地网’——服务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民生福祉、防灾减灾!”
他回到座位,双手按在智能桌面上,全息星图瞬间切换成全球气象云图、地震带分布图和海洋洋流动态图。“试想,如果我们的‘天网’,不仅能提供安全的通信,更能通过其强大的感知和计算能力,提前数小时甚至数天精准预警台风路径、预测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监测地震前兆的微小地壳形变、甚至追踪海洋污染扩散……这将拯救多少生命?减少多少损失?这才是科技应有的温度,这才是‘天网’连接‘地网’的真正意义!”
这番构想,超越了纯粹的技术对抗,直指科技造福人类的本质,让在座的专家们眼中都迸发出兴奋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