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笔迹沉稳有力,带着对老同学的赞赏与理解。
「然,破冰非一日之功,革新乃众志之业。兄所遇地方之掣肘,弟感同身受。《诗经》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华夏五千年,生生不息,正在于能应时势而鼎革!兄之新工艺,非为一厂一地之利,实乃国家高端制造突破瓶颈之关键!弟不才,当竭尽所能,为兄扫清障碍!」
写到这里,李玄策眼神锐利,笔锋更显刚劲。他随即拿起红色保密电话,拨通了主管工业和科技发展的相关部委领导专线,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陈部长,我是李玄策。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厂王铁柱同志的一项‘梯度复合淬火’新工艺,在重大装备核心部件加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样品性能卓越……但推广中遇到地方保护和技术保守势力的阻力……此工艺关乎国家重大专项的进度和质量,意义重大!请务必协调相关部门,成立专项推进小组,破除壁垒,给予全力支持!相关报告和样品,我即刻派人专送过去!”
放下电话,李玄策继续提笔:
「弟已着手协调,兄且宽心。望兄保重身体,砥砺前行!吾等老同学,虽天各一方,位有不同,然报国之心,拳拳如一。他日功成,当与兄痛饮三杯,共话当年!」
落款:玄策 于京 乙未年深秋。
墨迹未干,宣纸上字字千钧,既有同窗情谊,更有国家重托。
就在此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一个小脑袋探了进来。是李天枢。他放学早,被保姆接了过来。小家伙一眼就看到了父亲书桌上那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寒光的刀片样品,大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爸爸,这是什么呀?好亮的小星星!”他跑进来,踮着脚尖想看。
李玄策放下笔,脸上的凝重瞬间化为慈爱,他将那片最精致的刀片小心地放在儿子掌心:“这不是小星星,天枢。这是王铁柱伯伯和很多工人叔叔,用智慧和汗水,为国家造出来的‘钥匙’,一把能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很锋利,小心拿,看看它的光。”
李天枢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片冰冷的金属,对着阳光转动。刀片边缘折射出七彩的锐利光芒,映在他纯净的眼眸里,仿佛真的藏着星辰大海的秘密。他似懂非懂,却用力地点点头:“嗯!王伯伯真厉害!这把‘钥匙’,一定能把大门打开得大大的!”
李玄策看着儿子专注的侧脸,又看看桌上那封来自塞北的信和未干的墨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冰冷的刀锋,这厚重的信笺,这稚嫩的童言,交织在一起,仿佛是这个古老民族在艰难转型中,那份不屈的智慧、坚韧的担当与不灭的希望。窗外的阳光,似乎也变得更加明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