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智囊初鸣(2015年10月5日)

“芯片、操作系统、尖端材料、人工智能算法……关键节点被高度垄断,技术封锁已成常态。后发者若循规蹈矩,按图索骥,只会永远在他人设定的赛道、他人的规则下疲于追赶,甚至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循环陷阱。”他的语气变得严峻,屏幕上适时出现几张因技术封锁而陷入困境的国内高科技企业照片,触目惊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李长庚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我们必须开辟‘非对称’的赶超路径!此‘非对称’,非指投机取巧,而是基于自身禀赋,扬长避短,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性创新,建立他人难以复制或绕过的核心优势!”

他随即提出了核心策略:

“第一,集中力量,攻其必救!”屏幕上出现一个醒目的靶标图案,“资源有限,不能撒胡椒面。必须精准识别出能撬动全局、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战略支点’技术。例如量子计算与通信、新一代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与生物合成、特定领域(如西疆极端环境)下的新材料应用等。在这些点上,要敢于投入,敢于押注,形成‘压强’优势!《孙子兵法》云:‘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此之谓也!”

“第二,构建生态,滋养沃土!”画面切换为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巨木与藤蔓共生。“顶尖创新非规划可出,需生态滋养!要下大力气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转化’的无缝高效链条,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交叉融合。更要营造‘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保护产权、价值认同’的创新文化土壤!让思想的火花自由碰撞,让奇花异草有生长空间!这比单纯砸钱买设备更重要!此为长久之计,需《管子》‘务在四时,守在仓廪’的耐心与定力!”他特别强调了“生态”二字,目光扫过台下几位负责科技政策的官员。

“第三,文化凝聚,人心所向!”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意境悠远的中国水墨画,远山、飞鸟、归帆。“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争。而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尤其是海外人才,靠的绝不仅仅是高薪和硬件!更要靠一种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看到在这里,能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的深度交融,能参与书写一个伟大文明复兴的史诗篇章!这是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此乃‘远者来,民留处’的根本之道!”他特别提到了正在推进的顶尖人才引进计划,称之为“归帆计划”,并隐晦提及了前期的成功案例(如林博士),会场内响起一阵会意的低语。

李长庚的报告,数据详实,案例生动,逻辑严密,更充满了国际前沿的视野和打破常规的锐气。他引用的古语恰到好处,赋予其全新的科技战略内涵。当报告结束时,会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激动得微微颤抖,用力鼓掌;中青年骨干们眼中闪烁着兴奋和钦佩的光芒;连那几位向来严肃的实务派官员,也频频点头,面露深思。

李玄策在主位上,看着父亲在聚光灯下挥洒自如、光芒四射,看着他眼中那份对祖国科技未来的深切期许与自信,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骄傲与欣慰。待掌声渐歇,他从容起身,走回主位。

“长庚博士的报告,振聋发聩,为我们点亮了前行的灯塔。”李玄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统揽全局的气度,“‘集中力量、构建生态、文化凝聚’,这十二字方针,是我们在科技战场破局的利剑。然此剑之运用,需融入国家战略全局考量。”

他话锋一转,目光如炬:“科技突破,需金融血脉滋养,亦关乎金融安全。试想,若我们倾力投入的关键领域突遭国际金融资本的恶意狙击,成果岂不危如累卵?‘归帆计划’引才,其信息安全、生活保障、后续发展,如何确保万无一失?此非孤立之事,需与金融风险预警、跨境资金监管、社会服务体系联动!”他看向负责金融领域的智囊成员和国安部金融安全局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