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墨!” 李玄策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深夜特有的低沉沙哑,却充满了温暖和欣喜,“爸爸刚开完一个协调会,就看到你的好消息了!太好了!突破性的成果!爸爸真为你骄傲!” 他的笑容从嘴角一直蔓延到眼底,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粹的喜悦,仿佛女儿的成功瞬间驱散了他所有的疲惫。他身体微微前倾,靠近屏幕,似乎想看得更清楚些。
“爸!” 李念墨的声音带着一丝撒娇的意味,看到父亲的笑容,她的心也完全放了下来,“您还没休息啊?又熬夜开会了?” 她心疼地看着父亲眼下的阴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习惯了,不打紧。” 李玄策摆摆手,笑容不减,“快跟爸爸详细说说,这个‘创纪录’的距离到底是多少?稳定性指标怎么样?” 他的语气带着浓厚的兴趣,并非客套的询问,而是真正想了解女儿工作的细节。他拿起手边的保温杯,喝了一口水。
李念墨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如同最璀璨的星辰。她立刻调整了一下摄像头,将屏幕切换到刚才那张关键数据的图表,开始详细地讲解起来。她的语速略快,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清晰逻辑和术语,但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自信和热情。她一边讲解,一边用鼠标在图表上指点着关键节点和参数。
“……所以,我们这次的核心突破在于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噪声抑制方案,极大地提升了纠缠光子对在长距离光纤传输中的保真度……” 她的指尖在虚拟的图表上滑动,仿佛在描绘着通往未来的蓝图。
李玄策安静地听着,身体靠在椅背上,一手托着下巴,眼神专注。他虽然不完全精通量子物理的前沿术语,但他拥有极强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加上对女儿研究方向的长期关注,总能抓住问题的核心。他偶尔会问一两个关键性的问题,比如:“这种抑制方案对现有基础设施的兼容性如何?” 或者“这个距离的提升,对你们下一步构建量子网络的计划意味着什么?” 每一个问题都问在点子上,让李念墨的讲解更加深入和生动。
实验室里,其他团队成员也悄悄围了过来,带着敬意和好奇,看着屏幕里那位虽然面带倦色却目光如炬、能与他们的学术女神进行如此深度交流的长者。
“爸,您真厉害,一下子就问到关键了!” 李念墨由衷地赞叹道,脸上洋溢着被理解和支持的幸福光彩。
“是你在做厉害的事。” 李玄策温和地笑了,眼神里满是慈爱和赞赏,“对了,你问的防汛系统,” 他话锋一转,神情也严肃了些,“这次南方暴雨确实来势汹汹,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亏了前几年我们力排众议,推动建设并持续升级的那套智能预警系统。它整合了气象卫星、地面雷达、水文站网和地质监测点的实时数据,结合历史大数据模型和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精度和预警提前量都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像是在陈述一个既成的事实,又像是在肯定一个正确的决策:“系统运行得很稳定,为各地提前部署抢险力量、转移危险区域群众争取了宝贵时间。虽然压力很大,但看到它能真正发挥作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再多的辛苦也值得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天时地利人和,也离不开一线防汛人员的坚守和付出。”
听到系统运行良好,李念墨松了口气,但父亲的描述也让她更直观地感受到国内汛情的严峻。她立刻接上刚才酝酿的想法:“爸,听您这么说,我就在想我们这次实验突破的技术。量子精密测量对极微弱信号有着无与伦比的灵敏度。我在想,未来如果能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地壳应力监测和水文地质探测上,比如开发基于量子传感网络的超灵敏应变仪、重力仪或者磁力仪,部署在关键地质构造带和大型水库、堤坝附近……”
她的语速又快了起来,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前瞻性兴奋:“理论上,它可能捕捉到传统仪器无法探测到的、更早期、更微小的地质形变或地下水文异常变化信号!如果能实现,那对地震、滑坡、水库渗漏甚至地下水位骤变等灾害的预警,可能会从现在的‘小时级’甚至‘分钟级’,大幅提前到‘天级’甚至更长!这将是防灾减灾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李念墨的双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已经穿透了时空的阻隔,看到了量子技术在守护国土安全、保障人民安宁上的宏伟应用图景。她不再是单纯沉浸在基础物理世界的科学家,她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科技服务家国大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