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念墨的“远望” (2014年6月30日 - 加州时间白天)

加州的阳光,总是带着一种近乎奢侈的慷慨,透过实验室高大的落地窗,将室内冰冷的金属仪器和密密麻麻的数据线镀上一层暖金。然而,在这片明亮的空间里,时间仿佛被拉长了刻度,日夜的界限变得模糊。李念墨揉了揉有些干涩的眼睛,视线从面前那台记录着无数跳跃光点的复杂仪器屏幕上移开,落在窗外那片熟悉的棕榈树影上。又是一个通宵。

她的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几缕碎发垂在额前,白皙的脸上带着一丝倦容,但那双遗传自母亲方清墨的、明亮如星辰的眼眸里,此刻却燃烧着一种近乎亢奋的光芒。实验室里很安静,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和她自己略显急促的心跳声。空气中弥漫着电子元件特有的微焦气息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咖啡香。

“成了…” 她低语,声音很轻,却带着穿透寂静的力量。指尖划过屏幕上一条异常平滑、延伸得极远的曲线,那代表着量子纠缠态被稳定传输的距离——一个他们团队孜孜以求、并在无数个日夜的失败和调整后,终于在今天凌晨突破的关键阈值。

“珍妮弗!马克斯!快来看!” 李念墨的声音微微发颤,呼唤着同样奋战了一夜的团队成员。

两位年轻的科学家几乎是扑到屏幕前,当看清那条曲线所代表的数值时,实验室里瞬间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珍妮弗激动地抱住了李念墨,马克斯则兴奋地挥舞着拳头,差点打翻旁边架子上的咖啡杯。

“难以置信!念墨,我们真的做到了!这距离…这稳定性…超出了我们最好的预期!” 马克斯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

“这是基础物理的一次重要推进,” 李念墨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澎湃,但嘴角那抹抑制不住的笑意却泄露了她的骄傲和喜悦,“论文…可以正式投稿了,目标就选《Nature》或者《Science》。” 她的话语简洁有力,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务实和对成果的珍视。

窗外的阳光更盛了,金色的光斑跳跃在实验室的地板上,仿佛也在为这一刻庆贺。成功的喜悦像暖流,驱散了熬夜的疲惫。李念墨走到窗边,感受着阳光洒在脸上的暖意。她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飞越了浩瀚的太平洋。

她想起了父亲李玄策。这个时间点,北京应该是深夜了吧?父亲又在为哪一件关乎国家安危、民生福祉的大事而挑灯夜战?她想起不久前与父亲通话时,他语气里那不易察觉的凝重,提到了南方持续不断的强降雨,以及西疆地区一些需要格外留意的动态。作为国安部的常务副部长,他的肩上,扛着的是亿万人的安稳。

一种混合着关切与自豪的情绪在她心中涌动。她拿出手机,点开家族群聊。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击,分享着刚刚突破的喜讯:“爸,妈,爷爷,小枢,辉辉!我们的实验刚刚取得了重大突破!纠缠分发距离创纪录!论文马上投顶级期刊![兴奋转圈表情]” 文字后面,她还附上了一张实验室屏幕的局部照片,那条代表成功的曲线清晰可见。

发送出去后,她想了想,又单独给父亲李玄策发了一条信息,语气更显关切:“爸,国内新闻看到南方又有强降雨了。您之前主持升级的全国防汛智能预警系统,这次运行得怎么样?压力大吗?您要注意休息。”

信息发出,她握着手机,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加州的阳光明媚依旧,但她的心绪,已牢牢系在遥远东方那片多雨的土地上。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她转身,快步走回自己的办公桌,打开笔记本,开始快速敲击键盘。屏幕的光映在她专注的脸上。

就在这时,她的电脑屏幕右下角弹出了视频通话的请求——是父亲李玄策。显然,北京那边是深夜,他刚刚结束工作,或者是在工作的间隙看到了她的消息。

李念墨立刻整理了一下头发和衣领,点下了接通键。

屏幕亮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父亲熟悉的面容。背景是他在国安部办公室的书架一角,暖色调的台灯是主要光源,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却也清晰勾勒出眉宇间难掩的疲惫,以及眼睑下淡淡的青影。他穿着熨帖的浅灰色衬衫,领口松开了一颗扣子,显得比白天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居家的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