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稀土博弈的“后手” (2014年6月26日)

他语速平稳,却字字千钧:“利用我们庞大的储备优势,在关键时间节点、针对特定品种,进行‘精准滴灌’或‘定向泄洪’。当他们囤货待涨时,我们适度、分批释放储备,平抑价格,打掉他们的暴利预期;当他们扶持的替代项目刚有苗头,我们就加大相关品种的供应,用合理的价格挤压其生存空间。同时,加强国际执法合作,严厉打击稀土走私和非法交易网络,斩断黑市链条。记住,这是‘非对称反制’,动作要快、准、狠,目标明确,打痛那些试图浑水摸鱼、火中取栗的投机者。让他们明白,绕过规则的成本,远高于遵守规则。”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李玄策沉稳的声音在回荡。不少人眼中闪过亮光,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方向。他竖起第三根手指,目光中透出一种超越当下的深远:

“长远线: 这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他手指的红点最终落在了国内地图上,代表着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的区域。“我们不能永远靠卖矿石和初级产品。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他看向屏幕旁一直沉默倾听的李长庚(以视频形式接入会议)。李长庚微微颔首,接过话头,声音通过清晰的扩音器传来,带着海外学者特有的严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玄策说得对。稀土的价值,在于它下游的应用。永磁电机、激光晶体、精密陶瓷、催化剂、储氢材料……这些都是未来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的心脏。我们必须集中力量,攻克稀土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打破国外的专利壁垒。同时,推动国内稀土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从低端分离冶炼向高附加值材料制造和器件应用跃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长庚的虚拟影像放大了,他调出了一份简略的图表:“我们的目标是,让国际市场,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施压的国家,最终离不开我们生产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离不开我们的高端激光晶体、离不开我们的高效汽车尾气催化剂!当他们发现,离开我们的高附加值产品,他们的电动汽车跑不动,他们的精密仪器失灵,他们的清洁能源设备效率大减时,谁还敢轻言‘脱钩’?谁还敢对我们的资源政策指手画脚?我们要让他们明白,卡脖子的绳索,并非只有他们能攥在手里。”

“李老所言极是。”李玄策目光炯炯,接口道,“这‘长远线’,需要举国之力。科技部、工信部牵头,整合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力量,设立国家级攻关项目。资金、政策、人才,要全力倾斜。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尤其是那些心系祖国的华裔科学家,刻不容缓。同时,严格保护我们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这步棋,是为未来十年、二十年布局,是真正的‘后手’!”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明线守正,暗线出奇,长远线固本。三线并举,方能破局。被动挨打,只会陷入无休止的指责和消耗;一味强硬对抗,也非上策。唯有将资源、智慧、科技和战略定力结合起来,才能在这场关乎国运的博弈中,掌握真正的主动权。”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响起一阵低沉而有力的赞同声。主持会议的领导目光深邃,最终拍板:“玄策同志的思路清晰可行,长庚同志的建议极具前瞻性。就按这个方案执行!明线、暗线、长远线,同步推进,务必周密细致,确保万无一失!”

会议结束,已是深夜十一点多。走出大楼,京城的霓虹依旧璀璨,但喧嚣似乎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李玄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让司机驱车前往父亲李长庚下榻的酒店。

推开套房的门,李长庚正站在落地窗前,望着京城的万家灯火。茶几上,一套古朴的紫砂茶具还氤氲着热气。老人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