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夏夜,空气里沉淀着白昼的喧嚣余温。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管理局大楼内,顶层那间铺着深色地毯、墙壁镶嵌着巨大电子屏幕的会议室,灯火通明,气氛却如同窗外凝固的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一场关乎国家未来战略资源的紧急会议,已持续了数个小时。
李玄策坐在长桌一侧,位置并不居中,却仿佛是整个空间的引力核心。他身着熨帖的深色衬衫,袖口挽至小臂,露出腕上一块略显陈旧却走时精准的机械表——那是他早年防汛时留下的习惯。作为国家安全战略智囊团首席顾问,他此刻的身份,是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的关键谋士。
巨大的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数据图表和卫星地图,标注着全球稀土的分布、开采、贸易流向,以及近期某些国家政要、跨国矿业巨头异常活跃的身影。议题只有一个:针对近期国际上对我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陡然升级的指责、施压,以及某些国家正紧锣密鼓地试图绕开管制、扶持替代来源甚至囤积居奇的动作,如何应对?
“……他们甚至将此事提交到世贸组织框架下讨论,措辞强硬,指责我们破坏自由贸易规则,损害全球供应链。”一位负责对外经贸事务的官员语速急促,眉宇间带着压抑的焦躁,“压力很大,几个主要贸易伙伴都在私下或公开场合表达了‘关切’。”
另一位来自工业部门的专家指着地图上的几处闪烁的红点:“更棘手的是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情报显示,他们在加速勘探我们周边的潜在稀土矿藏,甚至不惜重金投入一些回收技术尚不成熟的项目,目的就是尽快摆脱对我们的依赖。同时,国际市场上,尤其是黑市,针对我国特定品种稀土元素的私下交易量激增,价格被恶意炒高,囤积迹象明显。”
会议室里一片低沉的议论声,空气仿佛被无形的压力压缩着。被动防御?强硬回击?似乎都难以破局。
这时,李玄策微微前倾身体,指节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叩了两下。声音不大,却像投入静水中的石子,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眼神沉静,深邃如古井,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同僚,那目光里没有慌乱,只有一种历经风雨后的沉稳与洞悉。
“诸位,”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穿透了室内的凝重,“对方的动作,看似咄咄逼人,实则暴露了他们的焦虑和软肋——他们离不开我们的稀土,至少在短期内,没有任何替代方案能满足其高端制造业,尤其是军工和新能源领域的庞大需求。他们的施压,是‘攻心为上’,想让我们自乱阵脚,主动让步。”
他停顿了一下,拿起手边的激光笔,一道醒目的红点落在世界地图上代表我国的位置:“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压力被动挨打。这盘棋,要下三步。”
他竖起第一根手指:“明线: 据理力争,站稳立场。强调我们管控出口,是基于资源主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正当权利。国际规则不是单方面的枷锁。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出口配额制度,建立从矿山开采、加工分离到最终出口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公开、透明、合规,堵住他们指责的口实。同时,外交层面要主动发声,讲好我们的故事,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这条线,由外事和商务部门主导,务必堂堂正正,有理有据。”
红点移动,指向屏幕上的全球贸易网络和几个关键节点。李玄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暗线: 由我们(他微微颔首示意国安及相关经济部门)主导。他们想囤积?想绕过管制?想炒高价格制造恐慌?那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启动国家战略储备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