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房地产的“温度计” (2012年5月14日)

老赵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老李:“‘外面’?是那些想趁火打劫、抄底捡便宜的‘洋钱’?”他猛地站起来,安全帽差点掉下来,“告诉他们,滚蛋!老子就是把这楼盘烂在这里,也绝不卖国求荣!这是老子一辈子的心血!工钱……我去想办法!卖车!卖房!砸锅卖铁也先给工人发下去!”他吼得脖子上青筋暴起,胸口剧烈起伏,那顶磨破的安全帽在他手中被攥得嘎吱作响,仿佛承载着他摇摇欲坠的尊严和愤怒。

---

海津市的另一端,李玄策坐在一间安静的小型会议室里。窗外是城市林立的高楼,在午后的阳光下勾勒出冰冷的几何轮廓。他面前摊开着几份截然不同的报告:

一份是海津市财政局送来的紧急简报,图表上触目惊心的红色箭头显示着土地出让金断崖式下跌的曲线,旁边标注着几个依赖土地财政的区县公务员和教师工资发放预警。

一份是金融稳定局的评估报告,详细列出了数家像老赵这样规模的中型房企的债务风险评级,以及可能引发的区域性金融连锁反应图。

一份是国安部经济安全部门的情报摘要,清晰地指出近期有数支背景复杂的国际对冲基金,正通过层层离岸公司,悄然收购国内多家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不良债权包,动作隐秘但规模可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后一份,则是厚厚一叠社会舆情简报,里面夹杂着张小伟所在区域房屋抛售维权群的聊天截图、老赵工地上工人讨薪的现场照片、以及网络上关于“房市崩盘”、“断供潮”的恐慌性言论摘要。

“李部,现在的情况就像走钢丝。”一位头发花白的经济专家指着图表,眉头紧锁,“调控的大方向必须坚持,泡沫不能再吹。但地方财政的‘速效药’断了,金融系统的压力阀快顶不住了,老百姓的恐慌情绪像干柴,一点火星就能着。更别说那些‘秃鹫’(指国际抄底资本),正等着啃食我们最虚弱的伤口。”

另一位来自住建系统的官员补充道:“尤其是那些中小开发商,像海津的‘建发实业’(老赵的公司),他们背后是成千上万工人的饭碗,是无数交了首付等着交房的普通家庭。他们的资金链一旦彻底断裂,连锁反应不堪设想。”

李玄策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桌面。他脑海中浮现出张小伟那张疲惫焦虑的脸,老赵攥着安全帽、布满血丝的愤怒眼神,还有那些蹲在烂尾楼阴影里抽烟的工人的身影。这些画面与冰冷的图表、抽象的风险模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无比真实、又无比沉重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