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策深邃的眼眸瞬间亮起锐利的光芒!担忧被巨大的欣慰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冲散。他立刻拿起红色专线电话,接通了正在后方物资调度中心彻夜奋战的周卫国。
小主,
“卫国!广州站现场出现自发取暖装置,核心是太阳能板加热!立刻评估可行性!”李玄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周卫国正在协调一批新到的野战口粮分发,闻言精神一振:“太阳能取暖?民间智慧?我马上联系技术组分析现场传回的资料!”他迅速调取现场图像和简报,几个电话后,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回复:“玄策!可行!原理简单粗暴但有效!利用现有技术完全能量产!核心是小型高效光伏板和稳定的电热转换模块,材料并不稀缺!能极大缓解体感温度,预防冻伤!”
“好!”李玄策当机立断,“立刻行动!第一,你亲自协调,以‘特殊救灾物资生产’名义,启用战备库里的那批‘黑金箔’(石墨烯复合电池)!那东西轻薄、储电快、低温性能好,最适合做马甲电源!第二,联系江南省几家大型纺织厂,我让地方协调配合,立刻腾出生产线,按照我儿子那个…‘原型’的基本思路,设计标准化、轻量化、可快速缝制的内胆马甲外壳!把‘黑金箔’和高效小型光伏板集成进去!不计成本,以最快速度投产!第三,你手上的‘绿色血管’通道,优先保障这批‘暖阳马甲’的生产原料运输和成品投放!我要第一批成品,48小时内出现在广州站!”
“明白!‘黑金箔’启用权限已申请!纺织厂协调同步启动!保证完成任务!”周卫国声音斩钉截铁,疲惫一扫而空,眼中燃烧着高效执行的火焰。一条新的、融合了民间智慧与国家工业力量的“暖流”生产线,在李玄策的决断和周卫国的调度下,开始高速运转。
中科院,材料与仿生学联合实验室。
巨大的低温环境模拟舱内,温度已降至零下二十摄氏度。方清墨只穿着单薄的实验服,亲自将一件刚刚由院内工程师根据前方传回的图片和数据,连夜赶制出的“暖阳马甲”标准样衣穿在一个人体模型上。舱内惨白的灯光下,寒气肉眼可见地凝结。精密仪器连接着模型内部的多个温度传感器,实时数据在舱外的监控屏幕上跳跃。
方清墨凝神注视着数据变化,清冷的侧脸在低温舱观察窗的寒光映照下,如同冰雕。她需要验证这种简易装置在极端低温下的实际效能和安全性极限。当看到代表核心躯干部位的温度曲线在光伏板启动后,稳定地维持在了一个安全的低温阈值之上时,她紧绷的唇角终于微微松弛,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赞许。
就在这时,她口袋里的手机发出特殊的震动提示音——是儿子李天枢的紧急视频通话请求。她立刻示意助手暂停记录,快步走出低温舱,在舱外温暖的缓冲间接通了视频。
屏幕上立刻跳出李天枢冻得通红、却写满兴奋的小脸,背景是嘈杂混乱的广州站一角,他身后能看到不少旅客身上都穿着五花八门的自制“马甲”。
“妈!妈!你看!”李天枢的声音带着奔跑后的喘息,眼睛亮得惊人,“我发现啦!用暖宝宝!给‘黑盒子’(充电宝)贴暖宝宝!”他献宝似的将镜头对准自己身上那件“原型机”后背,那里赫然贴着几张撕开的、正在发热的暖宝宝贴片,紧紧贴在集成电源的位置。“天太冷了,电池掉电太快!贴上这个,温度一上来,续航时间多撑了两个多小时!你让工厂做的时候,能不能在电源仓旁边设计个夹层,专门放暖宝宝?或者…或者直接集成个小的化学发热包?”
少年的思维天马行空,带着未经雕琢却直指核心的实践智慧。方清墨看着屏幕上儿子被冻得发紫却神采飞扬的脸庞,听着他急切而清晰的“改进建议”,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冲垮了她作为科学家惯有的理性堤坝。骄傲、心疼、欣慰…复杂的情感在她清亮的眼眸中剧烈翻涌,最终化作唇边一抹温柔到极致的笑意,如同冰原上骤然绽放的雪莲。
“好,儿子。”方清墨的声音比平时柔软了不知多少倍,带着微微的鼻音,“妈妈记下了,暖宝宝夹层。你做得…非常好。” 她看着屏幕,仿佛想穿过电波,用目光温暖那个在冰天雪地里发光发热的小小身影。“保护好自己,别冻着。”
“嗯!知道啦妈!我这儿忙着呢!”李天枢匆匆应了一声,镜头一阵晃动,显然又有人找他帮忙或者请教了。视频被挂断。
方清墨握着尚有余温的手机,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窗外,一缕难得的冬日阳光,恰好穿透厚重的云层,照射在实验室窗檐下垂挂的、粗大晶莹的冰棱上。冰棱如同巨大的天然棱镜,将那一束宝贵的阳光折射、分解,七彩的光斑倏然跳跃,调皮地投射在实验室洁白的墙壁上,也恰好,落在了不远处一台开启的、正在监控网络舆情的国安部专用分析仪的屏幕上。
那台分析仪的屏幕上,原本是密集滚动的数据流和舆情热词云图。此刻,几道绚丽的彩虹光斑在其上轻轻晃动,如同虚幻的霓虹。然而,屏幕中央一个被重点标红的舆情漩涡,其内容却与这温暖的景象格格不入,甚至带着阴森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