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无形的战场(2010年12月15日)

“报告!”一名盘古小组的核心成员声音带着发现猎物的兴奋,“发现规律!攻击流在模仿心跳协议时,其‘询问-应答’周期存在固定0.45毫秒的异常延迟!锁定此特征进行反向追踪!”

“很好!”李玄策的目光锐利如刀,“顺着这条尾巴,一层层剥开它的跳板!网安局协同,现实世界的力量准备跟进!方院士那边联系上了吗?”

“已经在线!”技术员立刻回应。

李玄策拿起加密专线:“清墨。”

“玄策,”方清墨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背景音是中科院计算所实验室特有的仪器运行声,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充满力量,“样本和分析报告收到了。这种利用‘幽灵缓存’进行协议层伪装的攻击,极具创新性,也极其危险。我和我的团队初步判断,它针对的是超算中心任务调度系统的底层时间同步机制(Time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时间同步?”李玄策眼神一凝。

“对!”方清墨语气加重,“一旦被深度侵入篡改,轻则导致大规模科学计算任务失败,数据损毁;重则……如果被恶意利用,可能引发核心冷却系统或能源调度的逻辑混乱,造成物理层面的破坏!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正在全力解析其攻击载荷的触发逻辑,并尝试设计针对性的‘时间锁’(Chronos Lock)进行免疫加固。给我十二小时!”

“十二小时,我让‘长城’和‘盘古’全力配合你,为你的‘时间锁’争取时间!”李玄策斩钉截铁。他放下电话,目光再次投向巨屏。猩红的攻击浪潮在“镜像迷宫”的迟滞和盘古小组的精准溯源下,虽然依旧汹涌,却已显露出几分被扼住咽喉的狂躁。屏幕上,代表追踪路径的绿色虚线,正顽强地穿透一层层虚拟的迷雾和跳板节点,执着地向数据海洋的深处延伸。

“对方在加强攻击力度,试图暴力突破迷宫!”有人喊道。

“顶住!”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目光扫过全场,“我们的脚下,是国家的科技基石!一步,也不许退!”

指挥中心里,键盘的敲击声汇成一片更密集、更坚定的风暴。无形的战场上,攻防的绞杀,在0与1构成的深渊中,进入最惨烈的白热化。

时间在数据洪流的奔涌和攻防指令的无声交锋中悄然流逝。窗外的夜色浓稠如墨,京城的万家灯火也稀疏了许多,只余下主干道上流淌的车灯,如同大地微弱跳动的脉搏。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局势已悄然转变。代表着“幽灵凿击”的猩红浪潮,在“镜像迷宫”持续的迟滞消耗和盘古小组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的反向溯源下,势头已如强弩之末。尽管依旧有零星的红色凿针顽固地冲击着金色防线,但规模和强度已大不如前。更令人振奋的是,那道代表追踪路径的绿色虚线,此刻已顽强地穿透了七层精心伪装的跳板节点,如同在迷雾森林中开辟出的唯一小径,坚定地指向一个坐标——北欧某国一个不起眼的商业数据中心。

指挥中心里,那种令人窒息的紧绷感稍稍缓解,但无人敢松懈。键盘声依旧密集,只是节奏中多了一份沉稳和掌控感。李玄策依旧矗立在中央指挥席,身影如岳峙渊渟。他面前的屏幕上,打开着一封极简的加密邮件,收件人只有一个代号:“墨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邮件内容只有寥寥数字:

样本及分析价值极高。已部署应对。

安好?父字。

这是对儿子冒险示警最克制的回应,也是最深沉的情感。指尖悬在发送键上,李玄策的目光却透过指挥中心巨大的落地窗,投向外面沉沉的夜色。城市的轮廓在黑暗中蛰伏,点点灯火如同沉睡巨兽的呼吸。在这片静谧之下,在那些寻常百姓家温暖的灯光里,在孩子们熟睡的梦乡之外,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国运兴衰的战争刚刚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夜。

“报告!”盘古小组负责人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亢奋,“已锁定最终指令跳板服务器物理位置!位于北欧T市,‘蓝冰’数据中心,机房D区,第42号机柜。所有入侵路径证据链已固定并多重备份!网安局兄弟已同步收到坐标!”

李玄策收回目光,按下了邮件的发送键。那封简短的邮件化作一道无形的电波,飞向大洋彼岸。他转过身,脸上并无大功告成的喜色,只有一片深邃的凝重。

“干得好。”他的声音在安静的指挥大厅里回荡,“通知网安局,按预案进行下一步处置。目标服务器,物理取证,数据镜像,所有操作全程记录,形成完整证据闭环。同时,‘长城’防御等级降至二级,但‘镜像迷宫’和针对‘相位偏移’的监测保持激活状态,警惕对方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