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策,你来看。”李长庚没有回头,声音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冷静,“这是我们整合了地质构造、历史灵能波动记录、现代气象及生态监测数据,叠加量子场论初步推演构建的‘地脉-能量场干涉模型’。虽然还是雏形,但指向性很明确。”他指向青海风电场的位置,“大规模、高密度的风力涡轮机阵列,其旋转叶片切割气流产生的次声波和特定的低频电磁脉冲,在特殊的地质构造节点上——尤其是像这里,处于两条次级地脉交汇的脆弱敏感区——会与地脉能量场产生我们称之为‘非共振耦合’的效应。就像……用一把钝刀子,反复去刮蹭一根敏感的琴弦。”
屏幕一角弹出一个小窗口,显示着几段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站的数据:该区域近几个月记录到的、无法完全用常规气象解释的异常局部强对流天气次数显着上升;几条传统候鸟迁徙路线在风电场附近出现了令人困惑的微小偏折;甚至当地牧民上报的牲畜短期躁动不安的现象也有所增加。
“这些现象,单独看都可以归咎于气候异常或其它环境因素,”李长庚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上流动的数据光,“但模型将它们与风机阵列的特定运行模式、地脉敏感点的位置,在时间、空间和能量谱特征上,都建立了高度关联。这不是直接影响气候,更像是一种……背景噪音的污染,干扰了原本相对稳定的地脉‘韵律’。长期累积效应和对更大范围能量场平衡的潜在冲击,难以估量。”
李玄策凝视着那扭曲的金色脉络和扩散的涟漪,眉头紧锁。这不再是简单的“风水”玄谈,而是李长庚用最前沿的交叉科学手段揭示出的、现代工业文明与古老星球能量体系之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摩擦点。“哥本哈根那边,现在的主流声音是大力鼓吹风电、光伏作为‘终极清洁能源’的全面替代方案。”他沉声道,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的金属边缘,“如果我们这些初步发现被某些人知晓并利用,会怎样?”
李长庚调出另一组画面,是国际新闻的剪辑片段。画面中,哥本哈根会议筹备气氛紧张,各国代表言辞交锋激烈。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环境专家”正对着镜头,挥舞着手臂,情绪激昂:“……必须立即行动!某些国家不顾全球生态承载力的疯狂发展模式,正在撕裂我们脆弱的地球!他们所谓的‘减排承诺’,在令人发指的化石能源消耗增长面前,苍白无力!我们需要更有约束力的机制,需要更彻底的能源转型!比如大规模推广……”
李玄策的目光锐利如刀:“比如大规模推广风电?尤其是在地质敏感区域?”他几乎能预见,一旦“中国大规模风电开发破坏全球地脉稳定”这类伪科学论调被炮制出来,在特定的政治操弄和媒体渲染下,会瞬间成为国际舆论场上攻击中国的重磅“道德炸弹”,为某些势力推行“碳壁垒”、遏制中国发展提供“科学”和“道义”的借口。
“王处的简报呢?”李玄策转向一直安静等候在一旁的三局王处长。
王处长立刻上前一步,打开手中的加密平板:“部长,教授。我们梳理了近三个月的情报,发现欧洲几个标榜‘生态原教旨主义’的激进环保组织,活动频率和资金流近期异常活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放大了一张复杂的资金流向关联图,“这些组织背后,隐约出现了几家与化石能源巨头、以及某些鼓吹‘绿色技术专利壁垒’的大型新能源企业关系密切的基金会身影。更有意思的是,”他又调出几张模糊但能辨认的监控截图,“我们确认,其中至少两个组织的核心成员,与那个在国庆期间被我们打掉的国际灵异组织‘幽影之触’的外围信息掮客,在柏林一家咖啡馆有过秘密接触。”
线索像冰冷的毒蛇,丝丝缕缕地缠绕上来。能源巨头的利益驱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霸权野心,激进组织的“理想主义”狂热,再加上“幽影之触”这类组织对超自然力量的觊觎和搅浑水的能力……一个险恶的同盟正在哥本哈根的阴影下悄然成型。他们的武器,可能就是被歪曲的科学、被煽动的民意,以及被恶意利用的地脉扰动。
“这盘棋,下得够大,也够脏。”李玄策的声音冷冽如窗外的寒风。他走到巨大的环形屏幕前,目光从哥本哈根的新闻画面,移到青海那扭曲的地脉模型,再落到关联图上那些闪烁的、代表阴谋的光点。“长庚,我需要一份简明扼要、逻辑清晰、证据链扎实的非传统安全风险评估摘要,重点阐述这种大型新能源设施在地脉敏感区不当部署可能引发的系统性、不可预知风险,以及其被政治化、武器化的巨大隐患。两天内,能出来吗?”
“没问题。”李长庚的回答斩钉截铁,手指已在控制面板上开始新的操作。
“王处,”李玄策转向三处长,“深挖那条线。重点查资金最终源头,查那些激进组织与特定媒体智库、政客团队的勾连渠道,特别是涉及抹黑中国环境政策、鼓吹‘地脉威胁论’的苗头。我要知道,他们打算在哥本哈根唱哪一出戏。”
小主,
“是,部长!”
办公室的门轻轻合上,室内只剩下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巨大的屏幕上,地球模型缓缓旋转,蔚蓝的海洋与褐色的陆地之上,金色的地脉与白色的风车群图标无声对峙。李玄策独自站在屏幕前,身影被流动的数据光芒勾勒得有些孤寂,却又如山岳般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