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郁新暗自咂舌。算算时日,何秋与朱玉颖本就聚少离多,如今朱棣连纳妾都不允,这日子可真不好过。但既然朱棣嘱咐要多听何秋意见……也罢,毕竟贵为太子,而何秋也确实不是庸才,且去看看他作何打算。

辞别朱棣后,郁新历时两月方才抵达云南境内。何秋见来人是郁新,也不免有些诧异。

“竟然是郁尚书。”

郁新并未谦让,含笑回应。

“此刻并非尚书身份,乃是巡抚。何大人若有安排,尽管直言相告。”

何秋闻言一惊,连忙摆手。

“郁大人这般客气实在折煞下官,我不过是个小小驿丞。”

郁新神色严肃地说:

“何大人何必见外?您可是有侯爵之位在身,况且太子殿下临行前特意嘱咐,要我多听取您的建议。”

何秋这才恍然,原是朱棣早有交代。

立在旁边的汤昭望着郁新咧嘴直笑,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就欣赏郁大人这般爽快的文官!咱们交个朋友如何?”

何秋连忙向郁新引见:

“这位是信国公之子汤昭将军。他性情粗豪,言语若有冒犯,还请郁大人海涵。”

郁新暗自惊讶——竟是汤和之子?

转念一想,何秋本身亦有爵位,又曾主持大军后勤,想来勋贵之间总是习惯相互扶持。难怪何秋能在云南如此迅速打开局面。

郁新又将朱棣托他转达的话告知何秋,汤昭闻言更是欣喜:

“妙极!何兄不必去贵州了!这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何秋心中暗笑这莽夫不解圣意。朱元璋那道口谕看似嘉许,实则暗藏机锋,分明是责令他必须办成此事。若然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金杯共汝饮, ** 不相饶”说的正是这般境地。

所幸何秋既然敢提议开采东川铜矿,对当前大明开发滇矿的承载力早有考量。

郁新见何秋神色自若,也不禁暗自称奇——此人心境着实沉稳。

汤昭又拉着郁新说道:

“郁大人来得正好,我们刚立下一件大功正要上报!”

郁新奇道:“何等大功?”

何秋代为解释:

“前些时日我们刚平定两处抗命的土司,取得全胜。”

汤昭闻言越发得意,连连点头:

“何大人用兵当真了得,这仗赢得太过轻松。”

郁新大感诧异,从未听闻何秋通晓兵法,否则早该在边军任职了。

其实何秋所用策略并不复杂。沐春等将领久在北方作战,惯用大军团战术。而云南山峦叠嶂,大规模阵战在此难以施展。何秋力排众议,精选千余精锐,率领归顺土司突袭敌巢,一举功成。

此战斩首七百,俘敌六千,自损不过百人。

堪称云南战事中最轻松且俘获最多的一役。以往明军常因土司避战、遭遇山林伏击而损兵折将,何秋这套精兵奇袭之策,为日后治理土司提供了新思路。若早些采用此法,征滇将士或许不会伤亡如此惨重,云南平定也能更早实现。

经此一役,何秋在云南军中的地位陡然攀升,军中上下最敬佩的就是真有本事的人。

太平日子里,庸碌之辈尚能勉强立足;可一到战场上,真伪立辨,无能者寸步难行。

如今何秋既能带兵打仗,又能帮将士们谋取财路,声望几乎要与沐春比肩。

郁新惊讶地望着何秋赞叹:

“何大人真是全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