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北孔名声早已败坏,即便他示好,又能吸引到什么真正的人才?

朱允炆实在可惜,朱元璋已经察觉他的思路对新政非常不利。

朱允炆认为,自己可以不行,但也不想着壮大自己,反而要让所有人一起不行,把那些看起来强于他、潜力大的人一个个打压下去,这样天下就是他的了。

这样的思路虽然能勉强维持大明的庞大局面,却也只是维持。

而朱元璋的目标是继续开拓,打造一个能与汉唐比肩的大明!

两人眼界的高低,一目了然。

朱元璋送走了汤和,今天说的这些,不过是一时牢 * ,他对朱允炆仍然抱着几分期望。

然而世事往往不如人意,礼部官员忽然上书,请求册封十七子宁王朱权,令其就藩大宁;同时改封卫王朱植的藩地为辽宁。

朱元璋脸色阴沉地看着奏章,他当然明白这一切的缘由。

朱允炆见他不愿削藩,便暗中鼓动东宫官员联合大臣上书,目的就是针对朱棣——目前对朱允炆威胁最大、兵多将广、实力最强的藩王。

朱元璋盯着眼前一沓关于宁王、卫王的奏折,愤怒地拍打了几下,咬牙低吼:

“我还没死,这些人就急着找新主子了?!”

他目光冷峻,却还是批准了这些奏章。他倒要看看,朱允炆他们究竟能折腾出什么名堂。

于是,朱元璋亲自下旨,命令辽王、宁王即刻就藩,打破了原本由朱棣一人统领东北的局面。这一下,群臣纷纷猜测,陛下是不是有意削藩了?

大臣们也多少听到风声,知道朱允炆一心想要削藩。如今朱元璋下此命令,很难说不是在为朱允炆铺路。

一时间,京城风云暗涌。

何秋自然也收到消息,但他丝毫不急,只是冷眼旁观。他已经渐渐摸清了朱元璋的脉络。

朱元璋此刻必然希望全力推动改革,而朱允炆却在此时鼓吹削藩,等于与朱元璋对着干。朱允炆如果不作为还好,一旦行动,凭他那点浅薄手段,只会让朱元璋更加失望。

想想朱允炆除了朱标留下的余荫和朱元璋的偏爱,还有什么?那些文臣背后的算计,终究上不了台面。

如果他触怒了朱元璋,后果不堪设想——太孙之位不保都算轻的,何况现在的局势早已与历史不同。

所以何秋不打算插手此事,而是把精力集中在整顿锦衣卫上。

尽管他已将王申从山东调至京城总部,有了熟手帮忙,整顿进度还算快。

但直到此时,何秋才真正意识到锦衣卫内部人员的素质有多差。

“什么?你们都不识字?”

何秋头疼地看着面前的一群百户,王申局促地解释道:

“大人,锦衣卫中很多人原本就是军中厮杀的汉子,耍刀弄剑还行,读书识字……实在为难他们了。”

“连字都不认识,怎么和文官较量?平时又如何处理往来公文?”

一名百户鼓起勇气说道:

“俺是让俺婆娘帮俺看的。”

何秋瞥了他一眼,道:

“你婆娘?要是真是什么该杀头的东西,你婆娘看了不敢跟你说实话怎么办?”

底下的百户们顿时安静下来。这种事不是不可能,婆娘也可能跟别人跑了,万一走漏了消息,那就糟了。

“所以你们都得认真读书识字!争取把《大明律》背下来!”

一听这要求,锦衣卫们个个心凉。《大明律》那么厚一本,哪是人能背得下来的!

何秋也知道这要求过分了,干咳两声,指着陈四维等人说道:

“从今天起,你们就跟着他们学识字、学知识。不管锦衣卫以前什么样,我上任了,就得改!”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