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基石已然奠定,信任的桥梁也已架起。但沈微婉深知,要将分散在四户人家、依靠个人经验的手工腌制,变成能够稳定供应给“聚福楼”的标准化产品,仅靠口头传授和一次示范是远远不够的。人心固然可靠,但流程必须精准,标准必须统一,方能确保千里之外(相对破瓦村而言)的县城酒楼里,每一碟呈上的紫苏腌萝卜,都与赵掌柜初次品尝时一般无二。
送走几位信心倍增的妇人后,沈微婉并未立刻返回青溪镇。她留在破瓦村,借着李婶家的地方,开始了一项更为细致和繁琐的工作——将腌制“紫苏腌萝卜”和“雪里蕻”的整个过程,拆解、细化,形成一套简单明了、可重复操作的规范。
她伏在李婶家那张磨得发亮的旧木桌上,就着窗外透进的日光,用从镇上带回的、稍好一些的纸张和笔墨,凝神书写。安儿乖巧地坐在一旁的小凳上,不吵不闹。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却是凝聚了她多年经验与对“洁净”、“本味”极致追求的结晶。
选材标准: 她写明,萝卜需选用秋冬储存良好、表皮光滑、无糠心、无冻伤、大小适中(约莫成人拳头大小)者。雪里蕻则要叶片肥厚、颜色翠绿、无黄叶烂叶。这是确保口感和成品品相的第一步。
清洗流程: 她不再仅仅说“洗干净”,而是明确规定了“三洗一漂”:
· 初洗:去除表面明显泥土。
· 细洗:用软毛刷或干净丝瓜络仔细刷洗缝隙凹槽,直至无泥沙带出。
· 精洗:再次冲洗,确保无任何刷洗残留。
· 最终漂洗:置于流动清水中或换用大量清水 最终 漂洗一次,水质需清澈见底。
旁边还用小字备注:所有清洗用水,需为洁净井水或河水,不可用浑浊之水。
切制规格: 针对不同的菜,她给出了具体的、形象化的要求。
· 紫苏萝卜:切成长约两指、粗细如小指般的均匀长条。旁边甚至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 雪里蕻:根据腌制需要,或整棵(去老根),或切成寸段,要求长短大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