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联出同享山楼势 诗成共赏雪梅情

明月照关河 黄邪老 1668 字 6天前

周兴嗣一听,眉眼开来,高声道:”公开,公平,公正,说得好啊,世事都应如此。”最后周兴嗣公布如下前两名。

第一名:观云亭,观云行,观云亭下观云行。云行万里,云亭万里。

第二名:映月井,映月影,映月井中映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此时,邬掌柜起身,大声道:“请周山长点评。”

周兴嗣爽快起身,朗道:“各位学子,老夫很荣幸当点评人。真是人才辈出,佳句频成。老夫多年未见如此盛景了,尤其是这位小姐出的原联和登楼诗,让人心开天地,豪气奔涌,老夫深慰。要对好下联,关键在第二句,因为原联‘望江流’有三重解读,即望着江水流动,望着流动的江水及望江的水在流动。而第一联对仗工整,寓意通达,实属难得;而第二联的就差在这第二句,无论如何无法解读三重。冯大人,你有何卓见?”

冯鹏程也起身亮嗓,高声道:“周山长深得要义,点评精准,解释透彻,与老夫意同。只是这第一下联中的‘云亭万里’感觉有点牵强,‘千古’是时间概念,而‘万里’是空间概念,不甚工整;而且这个‘下’字总感觉差点意思,感觉眼界和意境不远,不能为了对仗而对仗。但老夫一时也说不出来,还请出联人一评。”

卫照临起身丽音道:“感谢二位大儒。刚才二位大儒的真知灼见小女不再赘述。要说此二下联与原联差在哪儿,也许就是势。楼压亭与井,使得整个上联气压下联,以致多数观者只记得上联,而忘却下联。小女想这第二下联若能细酌一番,更能势接原联。”

周兴嗣欣慰笑道:“看来小姐心中早有乾坤,还请吟出与老夫等人分享。”

卫照临也不扭捏,爽快道:“那小女不才,就献拙了。小女的下联是:揽月山,揽月游,揽月山中揽月游。月山万年,月游万年。”

周兴嗣闻言后,略思点头道:“对得好,月山一出,不输江楼,山楼共势;揽月游气接望江流,意达三重。小姐大才。老夫不虚这趟京城之行。今日见到这位小姐,就想到前两日老夫与一弟子吃酒时听到的一则故事,今日就与诸位分享。弟子说他前两年在外地教一女学生,这女学生也刚开蒙。还不到半年时间就到了年关休学之时,老夫弟子就院中梅花考教此女学生一番,哪知此女学生却作出一惊人梅诗。老夫吟出与诸位共赏:‘应先生考作梅花诗。疏影横斜倚篱落,寒英摇曳舞雪天。独教银海占小园,散作清香满乾坤’。世上竟有此等奇女子,把梅花的形态及品行都写到极致,妩媚不失大气,独傲不失胸怀,老夫不敢想象。”

席间乱成一锅粥了,都在讨论这首梅诗。卫照临看了看刘先生,刘先生低头不语,还好没说漏嘴,说的是两年前。

此时,祭酒冯鹏程也是不无感慨道:“今日真是大幸,既见佳联,又赏梅诗。山长大人,这梅诗自古佳句就有,只是要把梅和雪都写淋漓尽致的诗词却凤毛麟角,往往都把雪和梅割裂开来,比个高下。不如借今日之盛景,众位才俊都在,以雪梅为题,作诗赋词如何?”

周兴嗣点点头道:“冯大人言之有理,正合老夫心意。不知哪位学者能自告奋勇赋诗一首?”

正所谓:楹联才成惊众人,雪梅将出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