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推进至义熙六年(公元 410 年)正月,此时局势突变,广州刺史卢循公然反叛,并率军大肆侵犯江州一带。三月二十日那天,时任镇南将军兼江州刺史的何无忌亲自率领大军与卢循所部在豫章展开激烈交锋。只可惜,这场战斗异常惨烈,何无忌终究不敌卢循手下的猛将徐道覆,最终英勇战死沙场。话说那时,朱超石随大军出征,然而不幸的是,他竟被敌军将领徐道覆所俘获。这徐道覆见朱超石颇有才能,便起了爱才之心,决定任用他来担任自己的参军一职。
当徐道覆的军队行至石头之时,朱超石心中一直惦念着自己原本所属的阵营。于是乎,他暗中说动与他同乘一船之人,趁着夜色的掩护,驾驶着那条小船逃离了敌阵,直奔侍中、车骑将军刘裕而去。
刘裕见到朱超石安然归来,自是喜出望外。对于这位忠心耿耿且智勇双全的部下,刘裕毫不吝啬地给予奖赏,当即任命他为徐州主簿。不仅如此,朱超石更是不辞辛劳,将此前战死沙场的桓谦之尸身收殓回来,并亲力亲为地操办其丧葬事宜。
此后,因朱超石屡立战功,表现出色,他得以不断升迁。先是升任车骑参军事、尚书都官郎等要职;没过多久,又补上了中兵参军、宁朔将军以及沛郡太守之位。手握重兵的他,肩负起了平叛讨逆的重任。
时间来到义熙八年(公元 412 年)九月二十二日,刘裕亲自统率大军前去征讨那叛逆的刘毅。在此番行动之中,刘裕特意派遣朱超石率领大批步兵和骑兵赶赴江陵。只是未曾想到,朱超石尚未抵达江陵,刘裕手下的参军王镇恶已然势如破竹般攻陷了江陵城。走投无路之下,刘毅最终选择了自刎身亡,这场叛乱也就此被迅速地平定下来。
义熙十一年(公元 415 年)新春伊始,正月的寒风依然凛冽刺骨。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场风暴正在荆州和雍州悄然酝酿。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和雍州刺史鲁宗之二人暗中勾结,密谋背叛势力如日中天的刘裕。他们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但却不知刘裕早已洞察一切。
得知此消息后的刘裕怒不可遏,当机立断决定亲率大军前去征讨这两个叛徒。他调兵遣将,其中朱超石与冠军将军檀道济被委以重任,率领着大批精锐步兵直奔大薄而去。
鲁宗之听闻朱超石即将到来,心中大惊失色。但他不甘心束手就擒,匆忙集结自己的军队准备负隅顽抗。然而,还没等双方正式交锋,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江陵竟然已被刘裕的其他部队迅速平定!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鲁宗之大受打击,士气瞬间低落至谷底。
尽管如此,朱超石依旧毫不松懈地继续执行任务。他跟随檀道济一路进军至襄阳,并因功获封新野太守一职。随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对逃窜的鲁宗之展开追击,一直追到南阳才罢休。这场惊心动魄的追逃之战终于画上句号。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来到了义熙十二年(公元 416 年)。此时的刘裕雄心勃勃,毅然决然地发动了北伐北魏的战争。朱超石因其勇猛善战再次被任命为前锋,率先踏入黄河流域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土地。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深知来者不善,急忙派出麾下得力干将黄门郎娥清、冀州刺史安平公乙旃眷、襄州刺史长孙道生以及青州刺史阿薄干等一众将领,统率十万步骑大军严阵以待。这些兵马浩浩荡荡地驻扎于黄河北岸,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不仅如此,他们还时常派遣数千名剽悍的骑兵沿着河岸游弋,密切监视着东晋大军的一举一动,给刘裕一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当时,晋军沿着黄河南岸缓缓前行,他们手中紧紧握着那长达百丈的纤索,艰难地与汹涌澎湃、急速流淌的黄河水抗衡着。这黄河之水犹如脱缰野马一般奔腾而下,气势磅礴。每当有试图从南岸漂渡到北岸去的人出现时,对岸的魏军就会毫不留情地将其残忍杀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朱超石所派遣的部队终于成功地抵达了北岸。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虎视眈眈的魏军竟然在此时选择了撤退。但当这支晋军部队开始撤回南岸时,魏军又如饿狼般迅速攻向东边而来。
面对如此反复无常且狡猾多变的敌军,刘裕果断下令派出随军卫队的队主丁旿带领七百精壮之士以及一百辆坚固的战车前往距离黄河水面一百多步远的北岸布阵。只见这些士兵们动作娴熟而迅速地将战车排列成一个独特的阵势——却月阵。这个阵法的两端环绕着黄河,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每一辆战车上都精心配置了七名英勇无畏的仗士,他们手持利刃,严阵以待。待整个阵型布置妥当之后,一名士兵高高举起了一面洁白如雪的旗帜。魏军远远望见只有区区数百人正徒步拉动着车辆缓缓上前,但一时之间竟无法摸清晋军此举究竟意欲何为,因此都按兵不动,不敢贸然出击。
其实,早在部署此阵之前,刘裕就已经下达了另一道指令给朱超石,让他率领两千人马在后方严密警戒以防万一。此刻,当看到那面象征着进攻信号的白旗高高扬起之时,朱超石毫不犹豫地策马疾驰而去,如风一般冲向了却月阵前方。与此同时,他还带来了整整一百张威力巨大的大型弩弓,并为每一辆战车额外增配了二十名战士。不仅如此,他们还精心地在那坚固的车辕之上,巧妙地设置了一面面坚实无比、坚不可摧的盾牌。这些盾牌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紧紧地守护着战车,极大程度地增强了战车的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