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东吴方面派出了大将贺齐与陆逊率军前往征讨。这两位将领智勇双全,他们率领着精锐之师,一路奋勇杀敌。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成功地击败了尤突所领导的叛军。这场战役异常惨烈,双方死伤无数,最终贺齐和陆逊一方斩杀了数千名敌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然而,战争并未就此结束。尽管尤突已败,但仍有一些残余的贼众负隅顽抗。不过,在贺齐和陆逊的强大威慑下,这些贼众也渐渐失去了斗志,最终选择了归顺投降。至此,丹杨三县的寇贼之乱得以彻底平息。
由于在平叛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贺齐受到了朝廷的嘉奖。他被授予安东将军一职,同时还被封为山阴侯。此后,贺齐肩负起了更为重要的责任——镇守长江江面上的防护工作。他亲自督率军队,负责巡查从扶州以上一直到皖城的广阔水域,确保东吴的水上安全无虞。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公元 222 年,也就是黄武元年。此时,北方的曹魏政权对东吴虎视眈眈,一场新的大战即将爆发。魏国将领曹休等人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南下攻吴。东吴方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当即派遣吕范督领徐盛、全琮、孙韶等一众名将,集结东吴水师奋起抵抗曹军的进攻话说那贺齐由于路途遥远而姗姗来迟,到达之后便安营扎寨于新市,准备抵御来犯的魏军。这一日夜晚,原本平静的长江之上突然狂风大作,掀起惊涛骇浪。东吴主力水师的船只在这狂风巨浪之中剧烈摇晃,船缆竟纷纷断裂开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吕范等人率领的船队瞬间失去了控制,如脱缰野马一般顺着风浪向北岸漂去。此时,早已埋伏多时的张辽和王凌等人见状大喜过望,当即指挥大军趁机发动猛攻。一时间喊杀声四起,火光冲天,东吴军队被杀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此役过后,东吴方面伤亡惨重,仅仅是战死者就多达数千人之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可谓损失巨大。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贺齐因为尚未渡过长江,所以并未遭受此次灾难带来的任何损失。也正因如此,他麾下的诸位将领才得以安然无恙地保存下来。
再说这贺齐,此人不仅英勇善战,而且生性奢靡浮华,对于生活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军事方面,他更是追求极致的奢华与精致。其所部士兵们配备的兵甲器械无不是制作精良、外观华美的上等货色。就连他自己乘坐的船只也是经过精心雕琢装饰而成,船上的青色篷盖高高耸立,绛色帷幔随风飘扬;桅杆、桨橹以及各种兵器上面均绘制着精美的花卉瓜果图案,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此外,那些用于冲锋陷阵的蒙冲战舰一艘接着一艘紧密相连,远远望去宛如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峰一般壮观无比。
曹魏一方的曹休等人看到这样一支装备豪华、气势汹汹的东吴水军,心中不禁对贺齐生出几分忌惮之意。他们深知若是贸然与之交战,恐怕难以占到便宜。权衡利弊之下,曹休最终决定率领大军缓缓撤退而去。
经此一役,贺齐声名大噪,因其战功卓着而受到朝廷嘉奖,被擢升为后将军,并授予假节之权,同时还兼任徐州牧一职。自此以后,贺齐继续统领着他那支精锐之师南征北战,为东吴立下赫赫功勋。
公元 223 年,正值黄武二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震惊东吴朝野之事——吴戏口守将晋宗竟然率领所部军队公然叛吴投魏!消息传来,犹如一道惊雷在东吴上空炸响,众人皆惊。而魏国之主曹丕得知此事后大喜过望,立即册封晋宗为蕲春太守,并下令让他返回镇守蕲春(即如今位于湖北蕲春西南之处),负责防守两国边界。
自此以后,晋宗便倚仗着曹魏的势力,时常派兵渡过长江,对吴国边境的城邑如乐安等地展开袭击骚扰。这些频繁的侵扰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让身为东吴之主的孙权感到颜面尽失,深以为耻。
然而,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在同年六月,尽管此时正值盛夏酷暑之际,按照常理来说并非出兵的最佳时机,但孙权却决心要给予晋宗致命一击。于是乎,他果断地命令大将贺齐统领麋芳、刘邵等各部人马,趁敌人毫无防备之时发动奇袭。
贺齐深知此次行动责任重大,他精心策划部署,巧妙安排兵力,力求做到万无一失。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吴军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蕲春城前。城中守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贺齐身先士卒,奋勇杀敌,麾下将士们亦是士气高昂,锐不可当。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最终成功俘虏了叛徒晋宗,并顺利收复了蕲春郡这片失地。
经此一役,东吴上下无不欢欣鼓舞,人们对孙权的果敢决断和贺齐的智勇双全赞不绝口。而贺齐也因其卓越战功备受尊崇,成为了吴国将领中的佼佼者。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公元 227 年,已是黄武六年。令人惋惜的是,这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贺齐不幸离世。他的离去对于吴国而言无疑是一大损失,但其英勇事迹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被后人传颂不衰。。
总评
贺齐早年在平定山越的战争中立有大功,讨平叛乱无数,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深受孙权器重。后来在与魏国的多次边境争斗中也屡立战功,官至后将军,并领徐州牧。他生性奢绮,尤其军事方面,兵甲器械极为精良,所乘的船只奢华至极。
历史评价
陈寿:①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凡此诸臣,皆克宁内难,绥静邦域者也。②(贺)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chān],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
奚熙,这位活跃于三国时期东吴朝堂之上的官员,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了波折与戏剧性。
在孙皓统治时期,奚熙最初踏上仕途之路,担任着中书郎一职。建衡元年,东吴重臣陆凯身患重病,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仍心系国家大事,向孙皓进谏直言。陆凯特别提到了奚熙此人,称其不过是一名出身低微的小吏罢了,却胆大妄为地兴建起浦里田,妄图恢复那早已尘封的严密旧制,实非可委以重任之辈。
然而,奚熙并未因此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凤皇元年,一场风波悄然掀起。奚熙竟然无端诬陷宛陵令贺惠有罪,此事惊动了朝廷。于是,朝廷派遣使者徐粲前往宛陵调查审理此案。谁料想,这一查竟查出了更多的事端。奚熙眼见事情败露,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倒打一耙,诋毁徐粲有意袒护贺惠,并且指责他未能迅速果断地处理案件。孙皓闻听此言,龙颜大怒,当即派遣使臣赶赴宛陵,将徐粲就地斩杀,同时收捕贺惠下狱问罪。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久之后恰逢大赦天下,贺惠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小主,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凤皇三年。此时的奚熙已升任临海太守,但他那颗不安分的心依旧躁动不已。任职期间,他竟然胆大包天地给会稽太守郭诞写信,肆意非议国政。郭诞收到信后,或许是出于种种顾虑,并没有将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上报朝廷。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件事最终还是被发觉。郭诞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发配至建安去负责造船事务。而奚熙得知消息后,非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拥兵自重,封锁了海道,公然对抗朝廷。如此行径自然激起了朝廷的愤怒,最终奚熙被他的部下所杀,其首级也被传送到建业示众,而他的家族更是惨遭株连,被夷灭三族。至此,奚熙短暂而波澜起伏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奚熙在东吴时期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政治动荡方面
他的诬陷行为直接导致朝廷内部出现混乱。使者徐粲险些被斩、宛陵令贺惠被捕入狱,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使得东吴的行政和司法秩序被扰乱,加剧了朝廷官员之间的相互猜忌和不安,使得官场氛围更加紧张。
他在临海太守任上拥兵叛乱,这无疑对东吴的地方统治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切断海道等行为不仅扰乱了当地的经济交流,还威胁到了东吴沿海地区的安全稳定,削弱了国家的统治力量。
对政权形象的影响
奚熙作为官员,其诬陷他人的行径让东吴的政权形象在民众眼中大打折扣。民众会认为朝堂之上充斥着勾心斗角、诬陷忠良的现象,从而降低对政权的信任和支持。
叛乱行为更是将东吴内部的矛盾暴露无遗,给东吴政权蒙上了一层不稳定和治理不善的阴影,无论是对内安抚百姓,还是对外展示国家实力,都产生了负面作用。
对其他官员的影响
他的行为让其他官员不得不时刻提防被类似地诬陷,使得官员们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会畏首畏尾。比如一些负责司法审讯的官员,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指控偏袒而不敢公正地处理案件。
对于和他有交往或者处于同一辖区的官员来说,奚熙的叛乱可能会使他们陷入危险境地。例如会稽太守郭诞就因为和他有所关联而遭受牵连,被送建安作船,这种无端的牵连也使得官员们人人自危。
东吴的官吏尚且如此,更何况君主,灭亡不是没有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