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重臣徐邈(1)

徐氏略记 缓安甫 3332 字 5天前

徐武,徐邈之子,嗣侯。

徐邈另有一女,名不详。据传才貌俱全,嫁于西晋名将王濬。

话说曹操当政之时,明令严禁众人酗酒。然而,有一人名叫徐邈,此人却常常私底下开怀畅饮,每每都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某一日,校事赵达前来向徐邈询问政事相关事宜。彼时的徐邈已然沉醉其中,意识模糊不清,竟随口将赵达称作“中圣人”。赵达闻听此言,心中一惊,赶忙将此事如实禀报给了曹操。曹操得知后,龙颜大怒,认为徐邈竟敢公然违抗自己所颁布的禁酒令,实在是胆大妄为。

就在这时,度辽将军鲜于辅挺身而出,为徐邈求情道:“主公息怒!平日里那些喝醉之人,往往会将清酒尊称为‘圣人’,而将浊酒称作‘贤人’。依微臣之见,徐邈向来性情谨慎稳重,此次想必也是因为酒醉才口出狂言,纯属胡言乱语罢了。望主公念及他往日之功,饶过他这一次吧。”

曹操听了鲜于辅这番话,沉思片刻之后,怒气渐渐平息下来,最终决定不再追究徐邈的罪责。也正因如此,徐邈逃过一劫,未遭刑罚惩处。此后,徐邈先后出任陇西太守以及南安太守等职。

时光荏苒,魏文帝曹丕即位后,某次前往许昌一带巡视。期间,曹丕想起了当年那桩有关徐邈酗酒之事,便召见徐邈问道:“听闻爱卿昔日素有‘中圣人’之称,如今可还有此等癖好啊?”徐邈从容答道:“回陛下,想当初楚国大夫子反曾于谷阳之地因醉酒误事,夜半时分仓皇出逃;而鲁国大夫御叔则因贪杯饮酒而遭受重罚。微臣之嗜酒,恰与这二位相似,实难自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微臣虽好酒,却反倒常常因此而获得他人的赏识呢。”

曹丕听罢,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并转头对身旁的侍从们说道:“朕早有所耳闻徐邈此人言辞风趣幽默,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以假乱真

据说,徐邈擅长作画,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所画水獭,惟妙惟肖、足以乱真。但《三国志集解》作者卢弼却认为徐邈未曾任曹丕侍臣,此说不可信。

名显后世

想当年,朝廷欲授予徐邈司空一职,并派遣侍中郑袤前去宣读圣旨。然而,面对这一殊荣,徐邈却态度坚定地予以推辞,表示自己实难胜任此职。时光流转,待到后来,晋武帝司马炎又派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前往拜郑袤为司空。此时,郑袤忆起往昔之事,不禁感慨万千。

他缓缓开口道:“昔日曹魏之时,曾任命徐景山(即徐邈)为司空,而那时我恰担任侍中之职,有幸领受诏书并负责传达使命,前往拜徐公为司空。记得当时徐公对我说:‘三公之位应当上承天意,所授之人若不合适,则有违天道人心。如今让我担此重任,实在愧不敢当。况且我已年近古稀,行将就木,又怎能因一己之私,累及朝廷声誉呢?’正因如此,徐公最终并未接受那项任命。而今,我亦步其后尘,效仿这位高雅君子的行径,想必也是理所应当、无可厚非的吧!”言罢,郑袤同样坚决地推辞了司空一职。

小主,

景山枪

相传,景山枪为徐邈所有的古酒具,属温酒器。《南齐书卷五四》:“求弟点,少不仕。……永明元年,征中书郎。豫章王命驾造门,点从后门逃去。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不屈,非吾所议。’遗点嵇叔夜酒杯、徐景山酒枪以通意。点常自得,遇酒便醉,交游宴乐不隔也。”

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亦有:“惟荒稚珪[guī]宅,莫赠景山枪。”

不同流俗

卢钦曾着书称赞徐邈说:“徐公志气宏大,行为高洁,才识广博气势英猛。他的政治措施每当施行时,高尚、稳妥而不急躁;正直而不同流合污,广博、深远而坚守信约;雷厉风行却又能宽以待人。有人认为能清正公廉很难,而徐公轻易便能做到如此。”

有人问卢钦:“徐公在武帝时代,人们认为他通达,自从任凉州刺史,回到京城后,人们又认为他特别,这是为什么呢?”卢钦回答说:“以前毛孝先(毛玠)、崔季珪(崔琰)等掌管政事,尊崇清正廉素之士,当时官吏们热衷于更换布衣以猎取高名。而徐公仍一如既往,所以人们认为他通达。近来天下崇尚奢侈、豪华。于是大家又竞相效仿,而徐公仍不为所动,不随波逐流,所以前日的通达,就变成今日的特别了。这是因为世人总是随波逐流,变化无常,而徐公秉性高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