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岳撰写的《数术记遗》介绍了14种古代算法,为世界数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助于了解古代数学的发展脉络和思想方法,对现代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他搜集整理的先秦以来大量数学资料所撰写的《算经要用》等书,成为后来唐代国子监算学馆《算经十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负数、分数计算和一次方程解法等知识,被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数学的发展贡献很大。
徐岳对《乾象历》的发展和完善,运用到了复杂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为当时和后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应用场景,促进了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其历法研究中的数学问题,如天体运动的计算、时间的测量等,对现代数学中的天文学数学、数值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他的师父刘洪,出生于大约公元 129 年,逝世于大约公元 210 年。刘洪表字元卓,乃是东汉时期泰山郡蒙阴人士,更是光武帝刘秀侄子鲁王刘兴的后裔。
说起这刘洪,那可真是天资聪颖,自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阅读各类书籍,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天文地理,皆有所涉猎,且能融会贯通。而在众多学问之中,他对于天文和历法的钻研尤为深入,堪称此道大家。
待到成年之后,凭借着自身出众的才华以及宗室子弟的身份,刘洪顺利踏入仕途。在汉桓帝延熹年间,他得以入朝为官,初任郎中一职。在此后的十余载光阴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天文测量与研究工作当中,不辞辛劳,兢兢业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元 174 年,刘洪终于完成了一部名为《七曜术》的着作,此书一出,便在学界引起了轰动。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的创作,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撰写出另一部重要作品——《八元术》。
公元 178 年,刘洪因其卓越的才能被擢升为上计掾,而后不久再次获任郎中。此间,他有幸与当时名动天下的大儒蔡邕一同在东观共事,并携手合作,共同编撰了《汉书·律历中》这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典籍。
时间来到公元 184 年,此时的刘洪已然声名远扬,官运亨通。他先是出任会稽东部都尉之职,其后又荣升为曲城侯相,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历法贡献:大约从公元 178 年起,刘洪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天文历法的深入研究之中。他凭借着自己渊博的学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经过漫长岁月里无数次的观测与精密的计算,终于初步完成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法——《乾象历》。这部历法凝聚了刘洪多年来的心血与智慧,堪称天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时间来到 187 至 188 年间,刘洪怀着满腔热忱将自己精心编制的《乾象历》呈献给了当朝朝廷。此历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开创性地引入了月亮运动不均匀性理论,这一理论的应用使得历法对于天文现象的预测更为准确。不仅如此,《乾象历》中的许多方法和数字也因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而被后世所沿用,成为了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基石。
晚年及传承:约公元 189 年,当时在位的汉灵帝特别召见了刘洪,就历法改革一事与其展开商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时局的动荡不安和种种变故,这次历法改革最终未能付诸实践。尽管遭遇挫折,但刘洪并未气馁,依然坚守在天文历法研究的道路上。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 190 年),刘洪受命担任山阳太守一职。在此期间,他虽然政务繁忙,但仍不忘继续钻研历法,并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天文人才。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刘洪深感自己年岁渐长,为了让《乾象历》能够发扬光大,造福后人,他毅然决定将其传授给自己的得意门生郑玄。
建安十一年(公元 206 年),经过多年的反复修订和完善,《乾象历》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定稿时刻。此后,在徐岳学生阚泽等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这部伟大的历法在东吴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和应用,为当地农业生产、社会生活乃至国家治理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刘洪及其《乾象历》的名字,也因此永远铭刻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阚泽,这位生于公元 170 年的杰出人物,来自会稽郡山阴县,也就是如今风景如画的浙江绍兴。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是东汉三国时期吴国备受尊崇的学者,更是朝堂之上举足轻重的大臣。
阚泽出身于一个世代以农耕为生的家庭,年少时家境贫寒得令人唏嘘。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无比的勤奋,常常接受他人雇佣,为人抄写书籍。在这个看似简单而枯燥的工作中,阚泽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华。他一边认真地抄写每一页文字,一边用心领悟其中的深意。神奇的是,每当他抄写完一本书籍之后,竟然能够将整本书流利地诵读出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通过不断地积累与学习,阚泽逐渐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之士。而且,他还精通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响亮。
随着时间的推移,阚泽的才学终于得到了认可。在汉末时期,他被举荐为孝廉,并开始踏上仕途之路。起初,他出任钱塘长一职,而后又因政绩出色,晋升为郴县令。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 219 年,当时孙权身为骠骑将军,听闻阚泽的贤名,遂将他征召为西曹掾。此后,阚泽一直尽心尽力辅佐孙权,为东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光荏苒,来到了黄武元年,也就是公元 229 年。这一年,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吴帝国。而此时的阚泽,因其卓越的才能和忠诚,被委以重任,任命为尚书。在此后的几年里,阚泽的官职一路攀升。嘉禾年间,从公元 232 年至 238 年这段期间,他升任中书令,并加授侍中之衔。
赤乌五年,即公元 242 年,阚泽迎来了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时刻——他被任命为太子太傅,负责教导未来的吴国君主。尽管身兼如此要职,阚泽却依旧没有放下中书令的工作,继续在两个职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培养人才,处理政务。可以说,阚泽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东吴这片土地,他的功绩和品德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
重要贡献之赤壁之战:
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三国鼎立之势初现端倪。而在这乱世之中,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赤壁之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