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乐毅伐秦:兵锋凌厉,气势如虹

进军路线

联军在乐毅的率领下,沿着“洛阳 - 新安 - 渑池一线”一路西进。这条进军路线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穿越了无数山川河流与战略要地。他们先后攻克了秦国多座城池,如“宜阳、陕城等”。这些城池或位于交通要道之上,控制着物资运输与军队调动;或地势险要,是秦国防御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每攻克一座城池,联军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与牺牲。秦国在面对联军的进攻时,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他们加强了国内的防御工事建设,在各主要城池周边修筑了高大坚固的城墙,挖掘了深不见底的护城河,同时在城墙上配备了大量的弩机、投石车等远程攻击武器。秦军依托这些坚固的城防工事和险要地形,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联军在进攻过程中,遭遇了秦军的多次顽强阻击。如在“陕城”之战中,秦军凭借高墙深壑,坚守不出,联军久攻不下。乐毅见状,并未盲目地命令士兵强行攻城,而是冷静地分析战场形势,改变战术,采用围点打援的策略。他一方面命令部分军队继续围困城池,佯装全力攻城,吸引秦军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派出精锐部队在周边的交通要道设伏,等待前来救援的秦军。果然,秦国得知城池被围后,派遣了一支由名将“司马错”率领的援军前来解围。当援军进入联军的埋伏圈后,乐毅一声令下,伏兵四起,联军以逸待劳,对秦军援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联军成功击败了前来救援的秦军,断绝了城内守军的希望。最终,联军趁城内守军士气低落之际,发起总攻,成功攻克该城。

关键战役

在“伊阙之战”中,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这场战役堪称战国时期的一场巅峰对决。秦军派出了名将“白起”迎战,这位将领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在秦军中有极高的威望。联军则在乐毅的指挥下严阵以待,乐毅深知此次战役的重要性,它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伐秦战争的走向。战役开始,秦军以其精锐的步兵和骑兵组成强大的攻击方阵,在震天的战鼓声中,如潮水般向联军防线发起猛烈冲锋。秦军的步兵步伐整齐,手持长戟,组成了密不透风的戟阵,而骑兵则在步兵方阵的两侧呼啸而过,试图冲破联军防线。乐毅指挥联军弓箭手先进行远程打击,一时间,箭如雨下,密如飞蝗的箭镞射向秦军。秦军虽有盾牌防护,但在联军强大的箭雨攻势下,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然而,秦军并未因此而退缩,他们继续奋勇向前,逐渐逼近联军防线。

乐毅见状,果断派出步兵方阵与之对抗。联军的步兵方阵训练有素,他们紧密配合,用盾牌组成坚固的防御工事,抵御秦军的冲击。同时,长矛手从盾牌缝隙中伸出长矛,刺杀靠近的秦军。在双方步兵陷入激烈的近身搏斗时,联军的骑兵部队在乐毅的指挥下,从侧翼如旋风般突袭秦军。联军骑兵的突然出现,打乱了秦军的阵型,使其陷入了混乱。乐毅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战机,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插入秦军阵中,他身先士卒,勇猛无比,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更是士气大振,与秦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人间炼狱。经过激烈的厮杀,联军凭借着乐毅的卓越指挥和士兵们的英勇奋战,最终取得了关键战役的胜利。这一胜利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局势,联军乘胜追击,继续向秦国腹地推进,秦国则被迫收缩防线,陷入了被动防御的困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秦之应对

秦国在面对联军凌厉攻势时,国内迅速做出了反应。秦昭襄王紧急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名将白起站了出来,他目光坚定,神情冷峻,提出了集中兵力,寻找联军弱点进行反击的策略。白起认为,联军虽兵力众多,但由多国组成,各国军队之间存在着语言、战术、指挥等方面的差异,难以做到真正的协同作战。只要秦军能够坚守防线,避免与联军进行正面的大规模决战,待联军出现破绽时,集中优势兵力,必能给予其致命一击。

秦昭襄王采纳了白起的建议,一方面加强国内防御,征调更多的兵力充实前线。秦国的动员能力在此时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地的青壮年纷纷被征召入伍,开赴前线。同时,秦国加大了对军事装备的生产投入,打造了更多的兵器、铠甲和攻城器械。另一方面,秦国利用其擅长的外交手段,试图分化联军。秦国派使者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珍贵礼品,前往楚国、齐国等国。使者们向各国君主许以重利,劝说他们不要支持联军,甚至可以在联军背后制造麻烦。同时,秦国在联军内部散布谣言,挑拨各国之间的关系。他们声称赵国欲在战后独占秦国的关中之地,韩国和魏国将被赵国所吞并,各国士兵将成为赵国争霸天下的炮灰等。这些谣言在联军内部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和猜忌,为联军的团结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