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了,有时间的话自然拜读。为什么呢?因为再过一阵子就又要评诺贝尔文学奖了,一堆起来,真的就看不完。(本来也看不完)
写东西呢,我觉着还是要留有余地,不能为了要说什么就非要找个地方把要说的塞进去。留点料呗,再自然一点就好。
不要尝试着造神,人性是有弱点的,写点弱势很好。
越好用的人就越被用嘛!于是,知道点什么。
世界是不可完全观测,不可完全控制,不可完全预知的。但也并非不可见,不可控,不可知。其中有方法,有尺度,有时间约束,是严格渐进而绝不可能触碰或跨越的。
与人争论的时候老被噎住,觉得还是自己学得不够透彻,如果不深刻了解,怎么能说自己喜欢呢?如果不深刻了解,与人争辩时,怎么能呵斥住别人的误解呢?
读书时,一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是什么书,都会有一小部分难解,晦涩,甚至是错误,这没有什么关系。与其机械教条地强调是不是出自本人之手,不如大局上深刻理解作者的文风寓意。不需要搞个人崇拜,辩证地吸收知识。遇到一些美文的话,也可以不做过多解读,囫囵吞枣也可,将其背诵,收为己用。
有实体和不占据空间的,是思想。有乎?无乎?虽欲言,不可言。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庄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万事万物的差异是普遍的,并且是相对的,于是没有绝对标准来评判万事万物。现在的话来说,观点与事实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是主观感性的,因人而异的,了解了这些的庄子,不逍遥才怪。
事情多而简单的时候,固然,随遇而安,碰巧解决,赶上了就赶上了,赶不上可以等一等,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确认这个目标不好达成,那就必须制定计划再行动。
事物相反,却因相反而存在,对立是存在的依靠。矛盾相反而不可相无。
但所谓的相对性,啊,让人变得豁达的同时,也让人变得混乱。矛盾无处不在哦。于是为了调和这混乱的内心,“道”诞生了,它凌驾于矛盾混乱之上,给人以安慰。道呢?借着这个“道”这个存在,却完全不依赖于这个字。
实也,虚也。
从能量的角度看事物,就总是能看出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