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棋子与棋手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4841 字 1个月前

裴潜把所有人的神情都收入眼中,心知火候已到,这才放缓了语气:

“不过其实大伙也不必担心。冯明文固然心狠手辣,但绝非把人逼上绝路之人。”

“不信看看现在的南中,看看现在的蜀地?他可是大汉的大司马!”

裴潜加重了语气,“他能给胡夷之辈一条活路,又怎么可能把大汉士吏逼上绝路?”

大汉的南中,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已经重新凿通了秦时留下的五尺道,重新恢复了传说中的交易盛况。

驰名于世的红糖,有一部分就是产自南中。

而被那些商队护卫脚夫等追捧的蜜酒,更是仅产于南中。

就连夷人子弟,都能上学堂,甚至能被保举至长安求学。

“是了,裴公这么一说,我倒也是想起来了。当年最惨的蜀地李氏宗房,听说现在都有子弟在凉州入仕……”

不单单是凉州,蜀地世家虽说前些年元气大伤,但现在不说是入仕,就是冯某人一手建立起来的皇家学院,都没有拒绝他们入学。

有人眼睛就是一亮,试探着问道:

“裴公是说,吾等亦有机会?”

裴潜高深莫测地一笑:

“机会是给有心人的。”他看向众人,“大汉对世家大族的态度,想必大伙是清楚的。”

他叹了一口气,“以后啊,吾等这些大族,想要再像这些年肆意自在,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这句话,真是说到所有人心里面去了。

是啊,大魏文皇帝登基以后,大伙都以为,世家大族最美好的时代要来临了。

谁料到好日子才没过几年,季汉又从蜀地冒了出来。

而且才短短十余年,就打得大魏接近分崩离析。

这刘氏,莫不成当真是天命所归?

“季汉才刚光复了关中,天子就立刻迁都长安,现在又要迁关东大族入关中,依老夫看来,这是打算欲效前汉啊!”

“故而老夫以为,大伙还是尽早做打算才是。前汉欲抑关东豪族,却是成就了五陵之盛。”

“如今季汉欲抑吾等关东世家,而现今关东世家,不知比前汉豪族,强了多少,难道吾等,就不能反客为主,再造一次五陵盛况?”

单单一个平陵,在前汉就出了五位丞相。

其中有名的京兆韦氏,在前汉时就是三世三公,四世封侯的关内望族,亦是迁居平陵邑。

看到大部人脸上仍是有犹豫之色。

裴潜继续说道:

“老夫知道,要让大伙抛弃家业根基,迁来关中,可谓是关系到整个家族生死存亡的大事。”

“但凡有得选择,又有谁愿意这般做?只是以冯明文之心性,一旦下令施行,必然是霹雳狠辣手段。”

“到时就算以天下之大,尔等又将何以避之?故而我才劝诸位,还是尽早做好打算才是。”

有人长长叹息:

“裴公,反客为主,再造五陵之盛,说得轻松,但真要做起来,又谈何容易?”

“吾等怕只怕,到了关中,便成了冯明文刀俎下的鱼肉,任其宰割矣!”

毕竟冯文和之恶名,名闻于世啊。

岂料裴潜似是早就料到对方的担忧,但他见呵呵一笑,变戏法般从袖兜里拿了一卷纸:

“吾岂不知诸君所忧?吾虽在朝堂上被冯明文所辱,但终究还算是有几分薄面。”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纸张摊开,“冯明文势大,天子也不好在明面上驳他的面子。”

“故而天子在第二日,特意把老夫我传入宫中,温言宽慰了一番。最后在老夫出宫前,陛下还给了老夫一份东西。”

听到裴潜这么说,所有人不禁都把目光投到那份纸张上。

“冯公,你是在座的德高之辈,不如就由你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被称作冯公的老者,好奇地接过裴潜递过来的纸张,才扫了一眼,就“咦”了一声。

“通邑第一个五年计划疏?”

这是什么古怪文书?

冯公念了第一句,又忍不住地抬头看向裴潜。

裴潜笑而不语。

冯公只好继续念下去。

《通邑第一个五年计划疏》,不但规划第一个通邑所在,同时还详细说明了通邑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这里面不但有讲到如何利用通邑连通长安与九原,而且还涉及通邑将来的发展方向。

“河南地(即河套地区,非河南郡)水草丰茂,土地肥沃,亦耕亦牧,畜牧天赐之地。”

“然地广人稀,曹操又尽迁汉人入太原,导致河南地尽被胡人所据,令人不胜惋惜!”

“若是能得关中之力,重设关塞边城,前汉牛羊马匹遍布大河南北之盛况,未尝不可见。”

“又有羊毛乃民之所日用,九原正是良地……”

别的不说,光是听到这个毛料,就已经有人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