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解释:
1、混乱之地——维尔纽斯与考纳斯地区
维尔纽斯和考纳斯,分别是立陶宛的第一与第二大城市,两个城市所属的区域也是立陶宛人口最多的地区(占总人口数的50%)。
同时该地区(特别是维尔纽斯地区)还是历史中极富争议的地区。
20世纪初到二战前,该地的控制权反复在立陶宛、德国、波兰、苏俄(沙俄)之间流转。
这让该地,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成了苏德两国政治博弈的核心位置之一。
德国在入侵波兰(1939年9月1日)前曾向立陶宛政府(当时是阿塔纳斯.斯梅托纳的独裁政权)施压——要求立陶宛保持中立。
但德国也同时暗示立陶宛,德波战争会引起领土的重新调整——即德国会默认立陶宛用任何措施夺取,当时在波兰控制下的维尔纽斯地区,以此来拉拢立陶宛。
不过以反苏政策上台,但却在外交政策上亲苏(为了对抗波兰)的斯梅托纳政权,在大量波兰难民涌入其控制区时,却出乎德国意料的没有对维尔纽斯地区采取任何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PS:这里也有保持绥靖政策,虽然痛恨波兰人违反自己意愿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协定》中英法只默许了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但却没有允许波兰占领切欣地区,但仍然需要保持面上正义的英法,向立陶宛施压要求他们不能攻击波兰有关。
再加上9月17日苏联从波兰东部进入事实上控制了维尔纽斯地区的原因,德国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在其准备转向西方之后,继续鼓动立陶宛人搞事的计划。
只是在苏德就毫无波兰计划进行的与《苏德密约》规划的情况有所不同——德国占领了划给苏联的卢布林,苏联占领了划给德国的维尔纽斯等——的事情达成保持现状的一致之后。
苏立之间的谈判也并不愉快。
立陶宛政府,最终在被德国割走整个南部地区——实际上仍然被德国割走了梅梅尔地区,和获得包括维尔纽斯在内的部分维尔纽斯地区的权衡中,选择了和苏联签订,和苏联之前与拉脱维亚以及爱沙尼亚签订的互助协议一致的协议。
PS:在谈判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和苏联达成一致的德国,还试图通过宣称,将维尔纽斯归还给立陶宛是德国坚决主张的,割走梅梅尔地区只不过是一个微小代价的方式,拉拢立陶宛政府。
协议签订后,立陶宛以两万苏军进驻立陶宛为代价获得了维尔纽斯地区。
而随后苏芬战争的爆发,让这部分苏军一直保持了低调,这让苏立双方进入了极为短暂的蜜月期,也让苏军在当地获得了一些较好的风评。
然而维尔纽斯地区的问题并不是政府层面的妥协就能解决的。
在独裁者斯梅托纳将收复“历史性首都”作为一项巨大功勋,而他的反对者则将这个事件引导向立陶宛人应该感谢苏联时。
维尔纽斯地区各种族群的小九九也是完全不同的,波兰占据时期以及德国攻击波兰的行动,已经在事实上大幅改变了该地区的人口比例。
先前居住在此地的波兰人心情复杂,因为德军在波兰的拟人行动中跑到这里的波兰难民与犹太人心情更复杂——东波兰发生的事情他们不知道。
但两者都在德国和苏联之间选择了苏联,毕竟亲自见识了纳粹德国恶魔行径的他们认为,苏联是两个恶魔当中较小的那一个。
这批人成了支持当地苏联驻军的主力,并影响了不少当地人。
而当地更多持保守态度的立陶宛人,虽然也承认他们所希望的和平,在苏联控制下实现的可能性更大,但因为这些外来者支持苏联驻军的行为,他们也不可避免的认为这些人是仇视立陶宛人国家的。
双方的矛盾,在双方各自的激进派之间一度发展到了街头暴力的水平,而这种矛盾,则在后续苏立关系发展中影响很大。
比如当苏芬战争结束后,苏联重新将目光转回波罗的海三国时,这些矛盾成了苏联最终彻底将三国并入苏联的众多抓手之一。
不过在此期间德国人手脚也不干净,一直对立陶宛被苏联控制耿耿于怀的小胡子指示的德国特工人员,始终保持着与明面上一直在宣扬立苏友好的斯梅托纳政权官员的秘密联系,后者持续性的向德国提供了苏联军事基地的详细情报。
而在历史中不断进入这些地区成为地主的德意志人(上次提到的从宝剑骑士团时期开始的德意志东征行动),在德国的返乡帝国计划——让旅居外国的德意志人将当地的财产卖掉,返回德国以充实被德国兼并地区的人口——执行后,在当地创造的——获得了德国人馈赠——必然亲德国的群体,同样成为了一股政治势力。
甚至当苏联决定彻底搬走斯梅托纳这个独裁政权时,害怕被清算的独裁者斯梅托纳,也是通过跑路德国的方式离开的立陶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