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懵逼的诸葛亮(第二更,求月票)

隆中,诸葛亮的隐居之地。自从赤壁之战失败后,得知刘备已经远渡重洋,跑到了海外,诸葛亮就返回了此地,安心做一个山野村夫。

诸葛亮辅佐刘备的时间很短,而且自从辅佐刘备之后,是屡战屡败,最后更是败无可败之下,只能返回隆中种地,所以曹操并不是很瞧得上诸葛亮,也就没派人请他出山辅佐。

诸葛亮?请他作甚?比得上老夫的贤婿吗?

千古智者,在左小右的蝴蝶翅膀扇动下,就这样变成了一个‘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

虽然做了布衣,但诸葛亮依旧不改关注天下的习惯,他的朋友很多,不时参加些聚会,便能得知天下事。

赤壁之战结束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间,抛开曹操掌控江东那一年,之后的两年里,诸葛亮听闻了不少有关曹操新的政策。

比如曹操开始提升擅长‘奇淫技巧’的工匠地位,又鼓励商业发展,百姓教育。同时开始大力发展‘基建’,很多告示栏甚至是墙壁上到处都有很多看起来十分粗鄙的标语。

比如:要想富,先修路。

比如: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

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比如:备战备荒为百姓。

比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一大堆‘粗鄙不堪’的标语对诸葛亮这种文士来说是有点不堪入目、不堪入耳的,但站在一个政治家的立场,诸葛亮却对曹操的政策产生了非常激烈的思考。

当然也有些成果让诸葛亮震惊万分,比如曹操改善了耕种技术,让亩产200斤的麦谷达到了500斤的产量,而且其他的粮食也都有了相当高的产量,只这一点,曹操就功德无量。

其次,曹操在他控制的地盘内修建学校,开展对平民儿童的教育事业。这一点虽然遭到了无数世家的激烈反对,但在曹操派兵浇灭了一些不听话的世家之后,所有世家虽然愤恨,却也只能隐忍下来。只是这些世家根本就不会让自己家族的人去教导那些平民百姓的孩子,现在所有孩子的教学课本,都是曹操另外找人编纂的。

而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寒门出身的士子。这些士子得到曹操的支持,可以担任学校的老师甚至是校长,传授学生们知识。当然不是白传授的,每个老师都有颇为不菲的工资和奖金。

工资足以让他们吃喝无忧,奖金则和他们的教育业绩挂钩。谁培养的高材生多,谁的奖金就高。不过现在学校新版,高材生是没有的,所以考试成绩就成了对老师业务水平的验证标准。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书生最大的优点就是爱面子,为了面子,连命都可以不要。教学水平就关乎他们的面子,所以这些书生为了压其他书生一头,都使出全身解数教导学生。

“你们听着!这次期中考试,只要成绩超过二班,为师就杀一只鸡,炖鸡汤给你们吃!”

“同学们,考试成绩关乎你们的未来,如果你们不想以后变成只能种地的农夫,就好好学习,好好考试,待日后成了官员,也好造福百姓,光宗耀祖。”

“这次谁要是考不好!啪!戒尺伺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