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师,有您的信件!”
小胡推着二八大杠,站在老槐树下。
不一会儿,方言从院里走出来,看到他一身墨绿色的邮递员制服,露出微笑道:
“胡师傅退休了?”
“嗯,年后我顶的班。”
小胡语气里透着感激,“这都多亏了方老师,看完您的,我才能想通,谢谢您!”
“你自己能想通就好。”
方言接过了他递来的一摞信。
小胡眼里充满期待,“等《那山那人那狗》出了单行本,我一定买两本给我和我爸,到时候您能不能给我们签个名?”
“当然没问题。”
方言答应下来,然后和他挥手道别。
回到屋里,一封一封地拆开看。
信的内容,简直是五花八门。
有的质问自己,明明叫《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文章里没有自己家乡的美食。
有的是因为各种原因而留在异乡的知青,在看完《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没有流口水,而是流眼泪,故乡的味道已经很多年没尝到。
家乡的美食,其实就是一种乡愁。
也有的,是全国各地国营饭店的邀请函。
对他的敬称,除了“方老师”以外,还有“美食家”、“大吃家”、“美食品鉴家”……
不过可惜,没有看到“食神”的称呼。
虽然称呼大不一样,但目的基本相同,请他到当地吃饭,车马、住宿费这些统统全包。
只有一个小小的条件,就是给他们本地的美食,或者就餐的餐馆,写一个美食散文。
水平跟《舌尖上的中国》差不多就好。
方言万万没想到,在80年代初,还可以当一个美食探店“博主”?真的是盖了帽儿了!
自己这算不算是美食探店的至圣先师?
就在浮想联翩的时候,屋外传来声音:
“哥!哥!”
方燕拿着《燕京文学》,一路狂奔,跑到哥哥的面前,“你瞒我,瞒得好苦啊。”
“瞒你什么了?”
方言放下信封。
“你竟然一個人吃了这么多好吃的!”
方燕委屈巴巴,“怎么也不带我一个?”
“我吃是为了创作,寻找灵感,你以为谁都跟你这个小馋猫似的,整天都惦记着吃。”
方言轻轻地弹了下她的额头。
方燕抱住他的手臂,“哥,你能不能带我去吃顿好吃的?”边摇晃,边撒娇,“求你了,哥,《舌尖上的中国》,看得快把我馋死了。”
方言笑而不语,静静看着。
方燕眼巴巴望着,“小雅姐说我现在的成绩,考上117中没问题,只要再进步一丢丢,冲刺到2中不是梦!我现在每天都很认真复习,特别需要好吃的来补充营养,补补脑子!”
“别贫嘴了,可以带伱去吃好吃的。”
小妹这些天的努力,方言看在眼里。
“哥,你最好了!”
方燕眼里冒出“bulingbuling”的光。
…………
两人趁着休息日,中午出去搓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