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谁在怕听见

这是一种更深沉,更无声的恐惧。

永和宫一役,沈知微展现的不是起死回生的仙术,而是铁证如山般的精准判断。

她手中的铜管,不再是未知的妖物,而是一把能量度生死的尺,一端连着心跳,另一端,却连着所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它能听见心包中不该有的积液,自然也能听出药碗里多出的毒物,更能分辨出脉案上被篡改的谎言。

当奇迹被量化,当神鬼之说被一句“身体在说话”彻底戳破,那些习惯于在黑暗中操弄人心、玩弄性命的黑手,如何能不惧怕这束突然刺入阴影的光?

沈知微站在掌医司的庭院中,看着一名曾因痛经向她求过药的小宫女,在远处看见她后,竟像受惊的兔子般匆忙拐进了另一条岔路。

她明白了,辩解是无用的。

恐惧源于未知,那就让它变成已知。

三日后,一则通告贴遍了六宫的布告栏:掌医司主官沈知微,将于司内开设“听音明理课”,不分品阶,凡六宫女使、药童、杂役,皆可报名轮流听讲。

消息一出,宫中哗然。

白砚之在太医署听闻此事,气得将手中的茶盏摔了个粉碎。

在他看来,这无异于妖妇传道,将那污秽的“妖术”扩散开来,动摇太医署乃至千年医道的根基!

他岂能坐视不管?

当夜,白砚之便匆匆拜访钦天监,与监正蒋观星密谈至深夜。

很快,一份由钦天监与太医署联名的奏折便递了上去,言辞恳切,痛陈那铜管乃“聚阴引祟”之凶器,其声通幽,久之必扰乱宫中祥和之气,祸及龙体,恳请陛下下旨,禁绝此物,焚毁妖器,并将沈知微逐出宫闱。

然而,奏折递上,却如石沉大海。

皇帝的态度暧昧不明,这让白砚之越发焦躁。

他没等到禁令,却等来了另一记响亮的耳光。

十几名曾在掌医司当差、参与过听课的小宫女,竟不知从哪来的胆子,联名写了一封字迹稚嫩却情真意切的《求学帖》,由一名相熟的管事太监,辗转呈到了御前。

她们在帖中写道,沈医官所教,并非妖法,而是“辨病之声”,让她们这些卑微宫人,也能在危急时刻,为自己、为姐妹的性命多争一分生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浣衣局中竟传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一名叫春桃的婢女深夜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同屋的宫女吓得魂飞魄散。

其中一个恰好听过沈知微的课,情急之下,竟将一只竹筒按在春桃胸口,学着沈医官的样子侧耳倾听。

她虽听不出其中精妙,却骇然发现,那心跳声乱得像一团杂草!

她立刻想起沈医官课上那句“凡闻杂乱无章之音,皆为大凶之兆,须立刻报医”,当即闯出宫门,连夜叩响了太医院的门。

值夜的太医赶到时,春桃已近昏厥,诊断正是“心风”急症,若再晚半个时辰,便回天乏术。

此事一出,宫中舆论悄然逆转。

原来那铜管听的不是鬼神,而是救命的信号!

沈知微趁着这股东风,立刻推出了《掌医听器使用规程》初版。

小册子用最浅显的语言,明确规定了听诊器的适用病症、操作流程、消毒方法,甚至还有标准化的记录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