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守国门

“云瑶这一出去,从小半年了吧?听说在国际上都拿了奖,做了报告,真给我们中国知识分子长脸!不过,你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还要抓部队工作,也真是不容易。”李政委递过一支烟,感叹道。

顾辰翊摆摆手谢绝了香烟,目光追随着窗外一个特别亮的烟花,直到它在夜空中华丽地消散,才缓缓说道:

“是啊,她不容易,在外面是闯一片新天地。我们呢,守好老家,带好娃,也一样是责任。她做的是有意义的事。

我们当军人的,守的是现在的国门;她们这些搞科研的,是在为未来的国门,铸就更坚硬的盾,和更锋利的矛。分工不同,目标一致。”

夜深人静,孩子们带着一身烟火气和新年的兴奋沉沉睡去后,顾辰翊独自回到书房。

台灯下,他铺开信纸,开始给陆云瑶写信。信中,他依旧如常,简洁而准确地汇报了家里的近况,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以及自己的工作。

然后,他笔锋一转,写道:“……日前接获来信,得知你在国际会议上报告大获成功,吾心甚慰,真可谓与有荣焉。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予安之逻辑日臻严密,予乐之画笔亦愈发传神,皆有进益。寒冬将尽,春日可期。盼你珍重身体,学业早成,平安归来。”

信的末尾,他握着笔,犹豫了片刻,窗外隐约传来零星的、守岁人们的欢笑声。

他最终还是提起笔,用他那惯常的、刚劲有力、略带棱角的笔触,蘸饱了墨水,郑重地写下了一句平时绝少宣之于口、却在此刻无比贴合心境的话:

“陌上花开,盼君早归。”

这封载着丈夫深沉内敛的思念、孩子们成长的讯息和家中一切安好的保证的信,随着日渐温暖的春风,飞越千山万水,送达了正在德国柏林,潜心钻研、准备将合作项目推向更深层次、更接近工业应用阶段的陆云瑶手中。

展开信纸,读着那熟悉的字迹,尤其是最后那句只有他们才懂其中深意的话,陆云瑶的嘴角轻轻扬起,眼中泛起湿润的暖意。

她知道,所有的分离与孤独,艰辛与奋斗,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重聚与相守。

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探索科学前沿的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