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适应

一九八零年,十二月。

初冬的寒意彻底笼罩了这座北方县城,风里带着干燥的凛冽。

西北风像无形的刀子,持续不断地刮过狭窄的街道,卷起尘土和枯叶,将它们狠狠摔在斑驳的墙面上,打着旋儿扑向匆匆裹紧衣襟的行人。

红砖家属楼的窗户上,清晨总会结起薄薄的、形态各异的冰花,有的像蕨类植物,有的像羽毛,像大自然赠予的短暂窗饰,在朝阳升起后便悄然消融。

楼道里充斥着呛人的煤烟和各家冬储白菜、萝卜混合的、复杂而独特的气味,这气味几乎成了北方冬天居民楼的标志。

顾家新居的安顿工作,在磕磕绊绊中已基本完成,虽然仍有不少纸箱堆在角落,像尚未攻克的零星堡垒,但吃饭、睡觉、学习的基本生活轮廓已然在这片陌生的土壤上,顽强地、清晰地勾勒出来。

顾辰翊也换上了整齐的军装,肩章硬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合成营那千头万绪、充满挑战的繁忙工作中去。

新单位如同一个巨大的、尚未调试完毕的精密机器,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带着不同的习惯和口音,新装备的操作手册和各种报表堆满了他的办公桌。

那陌生的术语和复杂的流程图,不亚于一场需要重新学习的语言。

他白天扎在尘土飞扬的训练场和烟雾缭绕的会议室,晚上还要在办公室挑灯研究战术条例和装备参数。

工作的压力是巨大的,像无形的巨石压在肩头,但他回家时,走到楼下,总会下意识挺直腰背,深吸一口气,尽量将那些焦躁和疲惫留在门外,调整好面部表情,留给那双儿女一个尽可能沉稳可靠的背影。

这对双胞胎在新环境中的适应呈现出有趣的反差。予安像一株生命力顽强的野草,迅速扎下了根,并且开始舒展枝叶。

他不仅摸清了周边所有的生活设施,连哪个时间点公用水房人最少都一清二楚,还凭借着在营区锻炼出的组织能力和远超同龄孩子的见识(尤其是对各种“大家伙”的了解),在班级里迅速树立了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