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博览会上显锋芒 恶意刁难巧化解

市非遗文化博览会的展馆设在市中心的会展中心,远远望去,气派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光,门口挂着巨大的红色横幅,上面“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程野开着厂里那辆二手面包车,载着晚星、赵师傅和满满一车“溪香绣”产品,凌晨五点就从东河村出发了。面包车一路颠簸,晚星坐在副驾驶上,手里紧紧攥着参展证,脸上难掩紧张和期待:“程野,你说咱们的产品能被大家喜欢吗?我看网上说,这次参展的都是省内外有名的非遗项目,竞争肯定特别激烈。”

“放心吧!”程野腾出一只手,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笃定,“咱‘溪香绣’是实打实的纯手工,颜色正、针法细,还有咱张婆婆染的丝线加持,比那些机器量产的强多了。再说了,咱的产品既有老手艺的魂,又有晚星你设计的新花样,肯定能让人眼前一亮!”

赵师傅坐在后座,手里摩挲着一块绣好的屏风,也跟着点头:“野小子说得对!咱东河村的刺绣手艺传了这么多年,可不是吹出来的。当年我跟我师父学绣的时候,光是练劈线就练了三个月,现在这些年轻人虽然学得快,但底子也扎实,拿出来的东西绝对经得起看!”

孙磊本来也想来,但厂里离不开人,只能留在村里盯着生产,临走前还一个劲地嘱咐:“野哥,晚星姐,你们可得多拍点照片视频回来,让我们也看看热闹!争取签个大订单,回来我给你们摆庆功宴!”

上午八点,会展中心正式开门迎客。程野他们跟着工作人员,推着装满产品的推车,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的展位。他们的展位在二楼的乡村非遗展区,面积不算大,但位置还算显眼。旁边几个展位已经布置好了,有木雕、剪纸、竹编,一个个都精致得很,看得晚星心里又有点打鼓。

“别紧张,咱们赶紧布置!”程野挽起袖子,率先动手。三人分工合作,程野负责搭展示架,晚星把绣好的香囊、披肩、桌布一一摆上去,赵师傅则拿着抹布,仔细擦拭着那件最得意的作品——一幅两米长的《百鸟朝凤》屏风。

这幅屏风是赵师傅带着五个熟练工,足足花了半个月才绣成的。屏风上的凤凰羽毛层次分明,色彩从深红到金黄渐变自然,周围的小鸟姿态各异,连翅膀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功夫。晚星还特意在屏风边缘设计了一圈缠枝莲纹样,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显得不那么沉闷。

刚布置完,就有不少人被展位吸引了过来。一个穿着旗袍的阿姨凑到跟前,拿起一个绣着桃花的香囊,放在鼻尖闻了闻,眼睛一亮:“这香囊真香啊!是纯天然的香料吧?摸着手感也舒服,丝线这么细腻,是纯手工绣的?”

“阿姨,您真有眼光!”晚星立刻迎上去,笑着介绍,“这香囊里装的是艾草、薄荷和陈皮,都是我们村里自己种的,驱蚊又提神。刺绣也是纯手工的,您看这桃花的花瓣,都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每一个香囊的花纹都不一样。”

“怪不得这么精致!”阿姨连连点头,又拿起一条绣着荷花的披肩,“这条披肩多少钱?我想给我女儿买一条,她最喜欢这种中式风格的东西了。”

“阿姨,这条披肩是真丝面料的,手工绣了三天才完成,定价三百八十块。”晚星说道,“今天是博览会第一天,我们有优惠,买两条的话可以打八折。”

“三百八十块?有点贵啊。”阿姨犹豫了一下。

程野连忙补充道:“阿姨,一分钱一分货嘛。您看这丝线,都是我们找老艺人专门染的,不掉色、不发硬;这针法,是咱‘溪香绣’独有的‘盘金绣’,看着简单,其实特别费功夫,一个熟练工一天也绣不了多少。而且这披肩不仅好看,还实用,春秋季披在身上,又挡风又雅致。”

正在这时,旁边展位的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上下打量了程野他们一眼,嘴角带着一丝不屑。他是邻市一家刺绣厂的老板,叫周明远,他们厂主要做机器刺绣,这次也来参加博览会。

周明远拿起一个香囊,翻来覆去看了看,故意提高声音说道:“纯手工?我看未必吧?现在很多厂家都打着纯手工的旗号,其实都是机器绣完再手工修两下,糊弄人的。再说了,乡村小作坊出来的东西,质量能有保障吗?别是三无产品吧?”

他这话一出口,原本围在展位前的几个人都停下了脚步,眼神里露出了怀疑的神色。那个想买披肩的阿姨也放下了手里的东西,犹豫着要不要离开。

晚星脸色一沉,正要开口辩解,程野拉住了她,脸上依旧带着笑,看向周明远:“这位老板,说话可得讲证据。我们的产品是不是纯手工,您可以仔细看看。机器刺绣的针脚均匀得死板,边缘也生硬,而我们的绣品,针脚有疏有密,线条有粗有细,这都是手工才能绣出来的质感。”

程野拿起那个香囊,指着上面的桃花图案:“您看这花瓣的渐变,机器只能做到色块拼接,而我们是靠丝线的叠加和针法的变化,让颜色自然过渡,这可不是机器能模仿的。至于质量,我们有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所有产品都经过了质量检测,您要是不相信,我可以把证件给您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师傅也忍不住说道:“我们做手艺的,讲究的就是良心。每一件绣品都是我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要是敢糊弄人,就是砸了自己的招牌,也对不起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周明远没想到程野这么能说,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一时语塞。但他又不想丢面子,冷哼一声:“就算是纯手工又怎么样?乡村里的老手艺,跟不上时代潮流,也就只能卖给老年人当个念想。年轻人现在都喜欢时尚的东西,谁会买这种老古董?”

“您这话就不对了。”晚星终于忍不住开口,“传统手艺也能创新啊。您看我们这些产品,有适合老年人的传统纹样,也有年轻人喜欢的简约风格。比如这条披肩,我用了莫兰迪色系的丝线,搭配简单的几何图案,很多年轻客户都很喜欢。还有这些手机挂绳、书签,都是小巧精致的款式,特别受年轻人欢迎。”

晚星说着,拿出几个设计简约的手机挂绳,上面绣着小雏菊、小星星,颜色清新淡雅。果然,旁边几个年轻姑娘立刻被吸引了过来,拿起挂绳仔细看着:“哇,这个好可爱啊!是纯手工绣的吗?多少钱一个?”

“二十块钱一个,买三个送一个。”晚星笑着说道。

“给我来四个!我要这个小雏菊的和小星星的!”一个姑娘立刻说道,掏出手机扫码付款。

其他几个姑娘也纷纷下单,不一会儿,十几个手机挂绳就卖出去了。那个想买披肩的阿姨见状,也不再犹豫,说道:“姑娘,给我来两条披肩,一条荷花的,一条梅花的。”

“好嘞!”晚星连忙打包,脸上露出了笑容。

周明远看着这一幕,脸色更加难看,悻悻地回到了自己的展位。程野看着他的背影,对晚星和赵师傅说:“这种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不用搭理他。咱们只要把产品做好,用实力说话就行。”

正说着,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身后跟着几个工作人员,胸前挂着“评委”的证件。他正是市文旅局的李建国局长,也是这次博览会的评委之一。

“程老板,林小姐,赵师傅,你们好啊!”李局长笑着打招呼,“你们的展位布置得不错,产品看着也很有特色。”

“李局长,您来了!”程野连忙迎上去,“谢谢您特意邀请我们来参加博览会,我们还得向其他非遗项目多学习呢。”

“不用谦虚!”李局长走到《百鸟朝凤》屏风前,驻足欣赏了半天,忍不住赞叹道,“这幅屏风真是精品啊!色彩搭配得当,针法娴熟精湛,把凤凰的神韵都绣出来了,一看就是下了大功夫的。你们能把传统刺绣做得这么好,还能结合现代设计,不容易啊!”

“这都是赵师傅和工人们的功劳。”程野说道,“赵师傅是我们‘溪香绣’的技术总监,做了一辈子刺绣,手艺特别好。”

李局长看向赵师傅,伸出手:“赵师傅,您辛苦了!像您这样坚守传统手艺的老艺人,是我们非遗文化的宝贵财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些老手艺了,你们能带动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做,还能形成产业,这模式值得推广!”

赵师傅连忙握住李局长的手,有些激动:“李局长,您过奖了。我就是喜欢这门手艺,能让更多人喜欢,让这手艺传下去,我就满足了。”

李局长又看了看其他产品,拿起一个绣着生肖图案的抱枕,说道:“这些小东西也很有创意,价格也亲民,很适合日常使用。现在很多非遗产品都太高端,普通人消费不起,你们能做到雅俗共赏,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这是很大的优势。”

他转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把‘溪香绣’的产品重点记录一下,待会儿评审的时候,多关注一下。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潜力,不仅能传承非遗文化,还能带动乡村振兴,符合咱们博览会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