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啸岭之巅,钢铁巨眼默然矗立,仿佛自开天辟地以来便已存在。
最后联调测试的成功,带来的振奋与狂喜如同退潮的海水,迅速被一种更深的、几乎凝成实质的紧张与期待所取代。
接下来,是骡子是马,必须拉出来溜溜了,需要用最严苛的实战标准来检验其真正的成色。
最高层,“泰山”首长亲自下达了“天眼”一期工程首次实战化检验的命令。
但这次检验的目标,并非真实的境外飞行器,而是一次由总部精心策划的、在极限探测距离上进行的、“背靠背”式的“模拟攻击”演练。
总部协调了远在数千公里外的空军某尖端试验基地,将出动数架最新型的“长空-2”高速靶机。
这些靶机将模拟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不同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多种来袭目标,从高空高速的战略侦察机到低空突防的巡航导弹,甚至还包括了一架涂抹了特殊吸波材料、模拟初步隐身技术的特殊涂层靶机。
检验的指标极其苛刻,近乎残酷:
必须在理论极限探测距离上第一时间发现目标;
必须实现对目标的稳定、连续跟踪,并实时解算出其精确的三维坐标、速度矢量与航向;
必须能同时处理超过一百个批次的、进行复杂战术机动的密集目标群;
必须在对方实施强电磁干扰的恶劣环境下,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数据输出质量。
“开始吧。”秦念站在调试中心的主控台前,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的紧张或激动。只有站在她身侧,负责现场安保与协调的陆野,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能察觉到她垂在身侧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透露着她内心并非如表面那般平静。
巨大的显示屏被分割成数个功能区域,左侧是“天眼”系统自身各个子模块的状态监控,中间是空情态势总览图,右侧则是“锐眼”芯片阵列的实时负载与数据流监控。
“各单元最后自检完成!系统运行状态良好!”
“发射机预热完毕,功率输出稳定在额定值!”
“‘星河’远程主控系统就位,算力资源分配方案优化加载完成!”
“‘锐眼’阵列初始化完成,所有芯片单元响应正常,等待数据注入!”
一连串准备就绪的报告,通过清晰的语音在调试中心内响起。
“启动雷达扫描。”秦念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