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饵”成功送出后,研究所和军区安全部门进入了高度紧张的等待和监控期。表面上,一切恢复平静,仿佛那场短暂的波澜从未发生。
但暗地里,所有的监控设备、信号接收器、人力盯梢都如同张开的蛛网,等待着任何一丝振动。
接下来的几周,情况变得微妙。
境外那个对标“争气芯”的项目,似乎突然加速了,通过各种公开渠道和有限的秘密情报来源,可以观察到对方在相关领域的采购、人员调动都出现了异常活跃的迹象。这初步印证了“毒饵”可能已经被对方接收并重视。
然而,“老猫”及其背后的网络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沉寂。除了那次传递“毒饵”后,再也没有检测到明显的异常通信。这种沉寂反而让陆野感到不安。
他判断,对方可能正处于对情报的验证期,或者,“老猫”的上线极其谨慎,正在观察是否因为这次传递而暴露。
“他们在试探,也在观望。”陆野在内部会议上分析,“‘毒饵’太‘完美’了,反而可能引起资深情报分析官的怀疑。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的‘信心’。”
于是,一项更为精细的“配合”行动展开。研究所内部,在严格控制的范围内,有意无意地流出一些经过筛选的信息碎片,这些信息看似与核心工艺无关,但侧面印证了“毒饵”中某些技术路径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例如,在某次非核心的技术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无意”中提及了与“毒饵”中某个辅助工艺相关的“难点已被攻克”;又比如,一份经过脱密处理的项目进展报告(同样是伪造的)被“疏忽”地放在了可能被接触到的区域。
这些看似零散的信息,如同拼图的一角,逐渐强化着“毒饵”的可信度。同时,保卫部门对内部人员的背景进行了更深入的、不引人注目的复核,重点排查与“后勤综合档案科(三室)”有业务往来、或能间接接触到该科室流程的人员。
秦念则一边继续“争气芯”的优化工作,一边密切关注着【军工工程师辅助系统】的动静。她隐隐感觉,这次事件似乎触发了某种契机。果然,在一天深夜,当她复盘整个“毒饵”计划时,左手手腕内侧那个隐形的龙形印记传来一阵清晰的暖流!
辅助系统的界面无声浮现:
【空间奖励】:成功守护关键技术,挫败境外窃密企图,间接巩固国防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