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手工报废70%?我造‘土法神器’逆袭!

“星火”研究室的新实验室里,气氛不再是攻克首个“争气芯”时的狂喜,而是被一种新的、更为现实的焦虑所取代。

成功仿制出一片能用的芯片是零的突破,但距离真正能替换掉那台昂贵仪器里的进口芯片,还差着关键一步——小批量、稳定的复制。

而横亘在面前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芯片制作完成后,将那片承载着无数心血的圆形硅片,分割成一个个独立小芯片的步骤——划片。

目前,他们没有任何自动化划片设备。

唯一的方法,就是最原始的手工划片。

张海洋负责这个艰巨的任务。他需要在一个简陋的、带刻度的显微镜台下,手持一枚用报废手术刀片改装的、极其锋利的金刚石划片笔,依靠手腕的稳定和眼力的精准,沿着硅片上预先设计好的切割道,施加恰到好处的压力和速度,划出深度均匀、笔直的沟槽,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将硅片沿沟槽掰断,得到一个个独立的小芯片。

这简直是在针尖上跳舞!

力度轻了,划痕太浅,掰不断或者掰得参差不齐,边缘崩裂产生致命缺陷;

力度重了,直接导致硅片开裂甚至粉碎,前功尽弃;手稍微一抖,划线歪斜,芯片直接报废。

更别提还要保证每一颗芯片的尺寸一致,否则无法安装到统一的底座上。

几天下来,张海洋的眼睛都快瞪成斗鸡眼了,手腕酸麻得拿不住筷子,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失眠。而成果呢?废片率高达惊人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好不容易做出来的硅片,大部分都毁在了这最后一步上。

墙角专门放废片的盒子里,满是崩边、开裂、尺寸不一的失败品,看得人心都在滴血。

“又……又废了三片!”张海洋看着手里一块因为掰断时受力不均而裂成两半的芯片,几乎要崩溃了,声音里带着哭腔,

“这……这根本不可能成功啊!我的手都快不是自己的了!”

李文军也愁眉不展,记录着惨不忍睹的数据:“废片率太高了,照这个速度,我们做出够替换一台仪器所需芯片的时间,恐怕比等国外维修还要长……”

实验室里弥漫着一股低气压。

实现小批量稳定制备的第一关,就把他们卡得死死的。

秦念眉头紧锁,看着张海洋那双微微颤抖的手和布满血丝的眼睛,又看了看父亲寄来的那套精密工具。游标卡尺、台钳、螺旋测微器……一个个工具在她脑中闪过。

忽然,她眼睛一亮!

“等等!我们可能走进死胡同了。”秦念猛地站起身,走到工作台前,拿起那套新工具,“为什么一定要完全依赖手感?我们不能做一个辅助定位和施力的夹具吗?”

她拿起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比划着:“用这些保证精度,做一个简单的夹具,把硅片固定死,划片笔也能卡在一个导轨上,只能沿着直线移动,压力和进给深度也想办法限制住……这样不就能大大降低对手稳和手感的要求了吗?”

李文军和张海洋愣了一下,随即眼中爆发出希望的光芒!

“对啊!做个土法划片机!”张海洋激动地一拍大腿,“就像秦工你之前做炮队镜校准架一样!”

说干就干!

秦念立刻成为核心设计者。

她根据硅片尺寸、划片道间距、划片笔的特性,快速画出了草图。利用父亲送来的高精度测量工具,确保每一个尺寸都精确到丝(0.0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