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深水攻坚遇顽石 柳暗花明见转机

第86章:深水攻坚遇顽石 柳暗花明见转机

设备型号差异的发现,犹如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了笼罩在调查之上的浓重迷雾,为陷入僵局的调查工作带来了一线曙光,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在指挥部里,原本沉闷压抑的氛围瞬间被打破,人们的精神为之一振,仿佛看到了黑暗中的一丝光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这条看似微不足道的线索上,它虽然渺小,但却可能成为通往核心真相的关键路径。

林昊宇当机立断,迅速调整了调查部署。他决定集中最精锐的力量,成立一个专门针对设备采购的专项核查组。这个小组将由他亲自领导,而董卫国则负责具体的指挥工作。

林昊宇深知时间紧迫,容不得丝毫拖延。他要求核查组以最快的速度展开行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务必将这条线索查个水落石出。

“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林昊宇在白板上划出重点,“第一,查清招标文件明确要求A型号设备,最终为何变成了B型号?这个变更的决策过程是什么?谁提议?谁批准?有无会议记录、书面批示?第二,查清河路桥公司实际采购和投入施工的,到底是A还是B?有无验收记录、现场照片、设备采购发票和付款凭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核算因为这个变更产生的价差到底有多少?这笔钱去了哪里?”

任务清晰,责任到人。一组人立刻返回市交通局,不再纠缠于宏观账目,而是直接索要“青峰岭隧道”项目所有关于设备选型、技术论证、招标答疑、合同谈判的原始过程文件。另一组人则直奔项目业主单位——清河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调取设备进场报验单、监理日志、竣工验收报告等施工过程资料。第三组人则再次联系审计局,要求提供对该项目设备的专项审计痕迹。

然而,对手的反应速度和防御之严密,再次超出了调查组的预料。

前往交通局的小组反馈:负责档案管理的科室负责人声称,部分早期的、过程性的会议纪要和请示文件“可能因为办公室搬迁、档案室容量有限等原因,尚未完全归档”或“需要时间查找”,巧妙地进行了拖延和阻挠。而当他们要求直接与当年参与项目决策的知情人谈话时,对方不是称病请假,就是被安排“出差”或“参加重要会议”,根本无法接触。

前往项目建设指挥部的小组则遭遇了另一种软钉子。对方非常配合地提供了大量的验收报告和监理日志,但仔细核查后发现,所有文件上清晰写明的设备型号,竟然都是符合招标要求的A型号!盖章、签字一应俱全,形式上天衣无缝。 “这怎么可能?”年轻的干部小张难以置信地翻动着厚厚的文件,“难道我们之前看到的投标文件是假的?”

“不是投标文件是假的。”经验老到的董卫国脸色阴沉,拿起一份监理日志指着上面的签名,“是有人事后补足了所有手续,统一了口径,把B型号这件事从纸面上彻底抹掉了!你看这些日志的笔迹和签名风格,前后高度一致,几乎没有时间跨度感,很可能是近期集中补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