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盛夏,闷热得如同一个巨大的桑拿房。西子湖蒸腾起的水汽,混杂着城市特有的喧嚣和电子设备散发的臭氧味,沉甸甸地压在“未来视界”元宇宙论坛的会场里。冷气开得很足,却吹不散空气中那股无形的焦躁。炫目的全息投影在会场中央交织变幻,展示着各种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数字化的名画在指尖流淌,虚拟地产的价格牌疯狂跳动,最引人注目的,是拍卖台上方那个巨大的悬浮框——一件名为“以太饕餮”的NFT数字艺术品,其拍卖价格正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向上飙升,每一次数字的跳动都引来台下低低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李念墨坐在前排嘉宾席,一身简洁的月白色亚麻套装,与周遭的霓虹闪烁格格不入。她微微蹙着眉,看着那串不断膨胀、仿佛没有尽头的数字。那虚拟的怪兽形象在光影中扭曲、膨胀,散发着一种贪婪而空洞的气息,让她想起小时候在加州街头看到的那些巨大而怪异的广告牌,同样地吸食着人的注意力与价值。她下意识地摸了摸随身携带的一个小巧的、由特种合金制成的密封盒,冰冷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盒子里,安静地躺着一粒来自河姆渡遗址的、七千年前的碳化稻谷。那是几天前,母亲方清墨在分析广西蔗田花粉样本时,意外发现其微量成分与河姆渡稻谷残留物存在某种跨越时空的关联,特意让她带来这个论坛的。
“七千万!一次!七千万!两次!还有没有更高的?七千万!三次!成交!”拍卖师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变调,锤子重重落下,虚拟的“以太饕餮”瞬间化作无数光点,涌入中标者手腕上那个同样虚拟的“钱包”里。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惊叹,仿佛见证了一个新时代财富神话的诞生。
就在这片狂热的喧嚣达到顶点时,李念墨站了起来。她的动作并不突兀,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吸引了部分人的目光。她缓步走向展示台,没有看那还在闪烁的成交信息,径直走到主办方提供的、一台极其精密的物质场扫描仪前。这台机器本是为了展示现实物品如何被完美“数字化”并进入元宇宙而设。
“李博士?”主持人有些意外,但认出这位年轻却声名卓着的科学家,还是礼貌地递上了话筒。
李念墨没有接话筒。她只是对着镜头,也对着台下那些或好奇或探究的目光,平静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盖过了渐息的掌声:“诸位追逐的‘永恒’,或许只是一串随时可能归零的代码。而真正的永恒……”她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个合金密封盒。
一粒毫不起眼的、黑褐色、表面布满细小孔洞的碳化稻谷,静静地躺在丝绒衬垫上。它太小,太旧,在那些炫目的全息光影衬托下,显得如此卑微,甚至有些可笑。
“……在这里。”李念墨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笃定。她轻轻捏起那粒跨越了七千年时光的稻谷,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初生的婴儿,将它稳稳地放入扫描仪的接收槽内。“《诗经》有云:‘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她的声音在会场回荡,引用着古老的篇章,“这粒稻谷,是七千年前先民汗滴禾下土、祈求丰年的具象,是滋养生命、延续文明的‘数字基因’!它承载的,是大地无声的承诺,是时光淬炼的坚韧,是比任何虚拟代码都更真实的永恒!”
扫描仪启动,发出低沉的嗡鸣。一道柔和的蓝色光束笼罩住那粒渺小的稻谷。瞬间,巨大的主屏幕上,不再是炫目的虚拟艺术,而是清晰地呈现出这粒碳化稻谷在超高精度扫描下的微观世界:层层叠叠、保存完好的植物细胞壁结构,如同远古的城堡;残留的淀粉分子痕迹,如同凝固的星光;甚至能看到极其细微的、属于河姆渡先民劳作时留下的、几乎无法辨识的指印痕迹!一种源自大地、源自生命、源自时间本身的厚重感,透过屏幕扑面而来。
会场一片寂静,被这突如其来的、来自远古的真实所震慑。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