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以法为界’。”她的声音转为冷峻,“这源于‘非攻’的智慧。我们必须为AI设定清晰、不可逾越的研发与应用禁区!如同墨家反对不义之战,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将AI武器化、用于杀戮与压迫!反对利用其进行大规模无差别监控、操纵舆论、制造社会分裂!法律与伦理规范,必须成为AI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筑起守护人类安全的坚固长城!” 屏幕上,“禁区”列表醒目:致命性自主武器、大规模监控与操控、深度伪造滥用、破坏社会基础秩序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后,‘以德为引’。”李念墨的语气再次变得柔和而充满期许,目光中跳动着理想的光芒,“技术是中性的,但赋予技术灵魂的,是创造它的人。开发者必须承担起首要的伦理责任!算法的设计,必须从源头融入公平、透明、可解释、可追责的原则。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伦理审查机制,推动AI教育的普及,让每一位从业者心中都有一把‘德’的标尺。这‘德’,既包括对技术后果的审慎评估,也包括对生命、对社会、对未来的敬畏之心。” 屏幕上,强调了开发者伦理培训、算法透明度要求、可解释AI技术、伦理审查流程。
她微微提高了声音,话语如同金石坠地,在寂静的会场中激起回响:
“无魂之器,终为凶兵;有德之智,方成善缘。 我们追求的,不是制造冰冷无情的超级机器,而是培育拥有伦理内核、能与人类和谐共生、共同进化的‘硅基智慧’!这,才是人工智能应有的未来!”
演讲结束,会场陷入一片短暂的、近乎凝滞的寂静。没有掌声,也没有反驳。所有人,无论之前持何种观点,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李念墨提出的“三元平衡”框架,没有非此即彼的极端,而是在狂热与恐惧之间,开辟了一条理性、务实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路径。它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挑战完美嫁接,提供了一套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又极具操作性的伦理指南。
片刻后,那位最先发言的激进派老教授缓缓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声音带着一丝复杂的感慨:“后生可畏……‘伙伴’这个词,用得妙啊。或许……是我们这些老头子太急躁了。”
保守派的伦理学家也微微颔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一些:“‘以法为界’,‘以德为引’……这确实是防范失控的关键。这个框架……很有价值。”
讨论的气氛悄然转变。后续的议程中,“三元平衡”框架被反复提及、深入讨论,其核心思想被正式写入国家人工智能伦理框架的草案中,成为未来AI发展的重要基石。
智囊回响:墨家新声
当天下午,在国家战略和地球发展战略智囊团的小型内部研讨会上,李玄策听取了关于伦理委员会会议的报告。当听到女儿提出的“三元平衡”框架及其引发的深远影响时,他深邃的眼眸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许与骄傲。
“念墨今天,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李玄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她将墨家‘兼爱’‘非攻’的古老智慧,从尘封的典籍中唤醒,赋予了它在数字时代全新的生命力和指导价值。这不仅是伦理框架的创新,更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他看向在座的智囊们,强调道:“墨家智慧,于数字时代焕发新声。这‘新声’,是根植于我们文化血脉的定力与自信。”
坐在李玄策旁边的李长庚,微笑着补充道:“玄策说得对。念墨提出的‘以德为引’,这个‘德’字,内涵深厚。它不仅指开发者的个人品德,更应包含一种更深厚的文化滋养。”他看向在座一位气质儒雅、年约五旬的归国学者——章明轩博士(李长庚“文脉感召”计划引入的AI伦理学家,墨子思想研究泰斗章文远先生嫡孙),“章博士正在协助我们,探索如何将《周易》的‘变易’思想精髓,融入AI算法的适应性设计。”
章明轩博士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学术的光芒:“是的,李顾问。《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AI面对的环境和数据是瞬息万变的。我们正尝试借鉴‘变易’的思想,设计一种更具弹性、更适应动态复杂环境的伦理算法框架,让AI的‘德’不仅能坚守核心原则,还能在变化中寻求最优解,如同流水般灵动不滞。” 这个将古老易学智慧融入最前沿AI设计的构想,再次让在座的智囊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深夜实验室:离火惊鸿
深夜,喧嚣散尽。李念墨独自回到她位于国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顶层的个人实验室。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京城璀璨的万家灯火,如同地上的星河。实验室内,只有各种仪器设备运行时发出的低沉嗡鸣和指示灯幽微的光芒。
她的目光落在实验室中央一个半人高的银色金属柜体上。这是她的心血结晶,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AI原型机之一,代号——“灵枢”。其核心架构融合了量子计算雏形与类脑神经网络,具备强大的学习、推理和模糊决策能力,是测试各种伦理框架的绝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