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策站在指挥台中央,双手撑在冰冷的合金台面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那令人心悸的红光。他沉默了几秒,那沉默中蕴含着风暴般的思考和千钧的重量。再开口时,声音沉稳,带着一种源自古老智慧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麦:
“《孙子》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洪水,就是我们眼前的大敌。敌未来,我先立于不败之地!” 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天时、地利、人和,三道防线,即刻构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夺天时!” 他指向代表青云水库的光点,“命令青云水库,立即执行‘腾龙’预案!科学调度,提前开闸泄洪,务必在洪峰主力抵达前,将库容降至安全线以下,预留最大蓄洪空间!气象组,我要未来72小时,流域内每一片云、每一滴雨的精确轨迹预报!”
“第二,固地利!” 他的手指划过荆江和鄱阳湖的红点,“启动‘金汤’工程!征调王铁柱厂长所在哈一工紧急生产的‘玄武岩’特种复合材料,优先保障这几处高危堤段加固!要快,要确保材料性能发挥到极致!” 他转向念墨,“无人机群‘巡江隼’编队,立即升空,24小时不间断巡查所有干流、重要支流堤防,尤其是标注的险工险段和水库库区山体,热成像、激光扫描、裂缝探测全开,实时数据回传‘伏羲’,任何蛛丝马迹不得放过!”
“第三,聚人和!” 李玄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凝聚力,“‘伏羲’预警信息推送模块全功率启动!以赵工家乡所在的江洲市滨江镇为试点,立刻将洪灾风险等级、精准预测的洪峰到达时间、各区域淹没风险图、最优疏散路线,点对点推送到试点区域内每一位居民登记在册的手机终端!同时,”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立即协调地方,将平台预警信息同步接入试点区域的社区广播系统、村头大喇叭!要确保信息传递无死角,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命令如同无形的涟漪,瞬间通过高速网络传递出去。大厅里,键盘敲击声、指令复述声、电话联络声骤然密集起来,汇成一股紧张而有序的洪流。李念墨全神贯注地盯着主屏幕,指挥着“伏羲”进行着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分发。李玄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看似宁静的京城。他脑海中,却清晰地浮现出赵工信纸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描述,以及九八年洪水中,无数双在风雨飘摇中惊恐无助的眼睛。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那里贴身放着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正是女儿李念墨那封在九八洪水中写下的家书的复印件。那薄薄的纸张,此刻仿佛带着历史的重量和未来的期许。
五月下旬的一天,长江边的滨江镇,空气闷热粘稠,蜻蜓低飞。老农李老汉刚侍弄完屋后一小块菜地,汗水浸透了洗得发白的汗衫。他坐在自家小院的老槐树下,摇着蒲扇,望着远处那条平静流淌的大江,浑浊的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经历过九八年,那场大水冲垮了他家的老屋,卷走了他半辈子的积蓄。
突然,兜里那台儿子给买的、屏幕都磨花了的旧手机,“嗡嗡”地震动起来,同时发出一种从未听过的、短促而尖锐的蜂鸣警报声。李老汉吓了一跳,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屏幕上弹出一个醒目的红色窗口,上面清晰地写着:
【“伏羲”防灾平台·最高级别预警】
地点:滨江镇及周边区域
预警类型:流域性特大洪水风险
预计高风险时段:6月10日-15日
您所在区域:高风险区(镇东头老堤沿线)
紧急疏散点:滨江镇中心小学(安全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