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柱虽不明全部深意,但对李玄策的指令有着绝对的执行力。他二话不说,立刻从随身的工具包里取出便携式的小型锻造炉、鼓风机、铁砧和几块特制的银灰色合金锭。炉火很快在田埂边升腾起来,鼓风机呜呜作响。他熟练地夹起合金锭投入炉中,眼神专注,仿佛天地间只剩下那块即将成型的金属。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脸颊流下,滴落在泥土里。他回想着李玄策的话——“带着‘时令’去打”。这并非虚言,在之前的任务中,他们早已验证,特定的意念和蕴含信息的“媒介”,能赋予金属独特的“灵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王铁柱专注于锻打之时,李玄策走向那位停下秧马、好奇观望的老农。他恭敬地行了个礼:“老人家,借您的宝贝秧马一用,也为这北疆的春耕,添一份力。”
老人虽不解,但看李玄策气度不凡,又带着诚意,便爽快地答应了。李玄策小心地将那架饱经沧桑的秧马搬到田埂稍干燥处。他解下自己外套的几粒牛角扣,又从方清墨那里接过几缕用于生物实验的、强韧的水稻纤维。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他以秧马为基座,将那几缕特制的水稻纤维绷紧,缠绕在秧马首尾两端特制的木质凸起上,竟在古老的农具上,架起了一张简陋却充满自然气息的“琴弦”!
李玄策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拂过那几根紧绷的稻纤维弦。他没有拨动,而是以一种古老而悠长的语调,低声吟诵起来: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他吟诵的,正是《诗经·豳风·七月》!这首描述农事艰辛与自然时序规律的古老歌谣,被他用浑厚而充满力量的声音演绎出来,仿佛带着远古先民对土地的敬畏与祈求。随着他的吟诵,指尖注入一种奇特的韵律和意念,那绷紧的稻纤维弦,竟开始自行微微震动!初时无声,但渐渐地,一种低沉而浑厚的嗡鸣声扩散开来,并非刺耳的噪音,而是如同大地深处传来的脉动,又似春风吹过无垠稻田的沙沙合鸣。
这奇特的声波以秧马为中心,如同水面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开去,覆盖了整片受冻的田野。奇迹发生了!
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转基因稻种包装袋,在声波触及的瞬间,如同被无形的力量挤压,“噗噗”几声轻响,接二连三地自行爆裂开来!里面金黄色的种子四散飞溅,落入泥水中,却没有发芽,反而迅速溶解,化为一团团深褐色的有机物质,如同最好的天然肥料,沉入水底。而那些被冻伤、叶脉渗出可疑蓝液的秧苗,在声波持续的抚慰下,萎蔫的叶片似乎挺立了一分,叶脉中不正常的蓝色也肉眼可见地消退着。
老农看得目瞪口呆,喃喃道:“神了…老祖宗显灵了?” 周围的农民也纷纷围拢过来,脸上写满了惊奇与希冀。
就在这时,王铁柱那边传来一声清亮的淬火声!“滋啦——!” 伴随着大股升腾的白气,一对闪着银灰色哑光、边缘被打磨得圆润流畅的金属“铁掌”淬火完成。王铁柱用钳子夹起,快步走来。奇异的是,那对金属铁掌的表面,在冷却过程中,竟自然浮现出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纹理,仔细看去,那纹理赫然构成了一幅复杂的星象与农时对应的图谱,旁边还有细密的古文字标注——正是元代王祯《王祯农书》中着名的“授时指掌活法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