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数据海洋里的“定海针” (2014年3月10日)

他指着自己屏幕上几个被特别标记出来的点:“看这个,航班上这位工程师叔叔,他半年前参与过一个西疆的光伏电站项目,那个项目的公开招标信息里,出现过一家后来被查出有问题的离岸公司名字。还有这个时间段,国际上几个地下黑客论坛的活跃度突然降到了冰点,这不正常,平时他们吵得像菜市场。还有……嗯……” 他皱了皱小鼻子,似乎在捕捉一种更模糊的感觉,“我‘感觉’到,在飞机信号消失前大概十五分钟,好像有一片区域的‘数字背景噪音’……特别‘干净’,干净的有点刻意,像有人特意打扫过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围几个负责协助他的成年技术员都屏住了呼吸。天枢提出的点,单独看似乎都微不足道,甚至有些牵强,但组合起来,尤其加上他那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却隐隐勾勒出一种被常规逻辑忽略的可能性。

李玄策眼中精光一闪。他没有质疑儿子的“感觉”,他知道天枢的这种直觉曾多次在网络安全事件中创造奇迹。他蹲下身,与儿子平视,目光中充满了信任和鼓励:“很好,天枢。把你的‘线头’和‘干净区’的感觉,连同你找到的那些关联点,形成一份初步的交叉分析线索图,标注上你的‘直觉权重’。记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你做的,就是在帮我们缩小那片‘干净区’的范围。”

“嗯!” 李天枢用力点头,小脸上焕发出被信任和被赋予重任的光彩,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得更快了。

太平洋彼岸,加州理工学院,正值午后。

李念墨的独立实验室里,光线被百叶窗切割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落在堆满演算稿纸和高端计算设备的桌面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和旧纸张的墨香。她刚刚结束一个关于量子纠缠态的实验模拟,略显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摘下防蓝光眼镜。就在这时,她专用的加密通讯终端发出了低沉而持续的蜂鸣,屏幕上亮起醒目的红色徽记——“织女星”。

“最高等级?” 李念墨心中一凛,困倦瞬间消散。她迅速输入复杂的生物密钥和动态口令。屏幕上跳出父亲李玄策的简短信息:“墨,事态紧急,涉国家重大安全及人道搜救(MH370)。附件为脱敏关键数据包,疑点集中在信号畸变(附件1)、电磁异常(附件2)、卫星成像异常(附件3)。常规分析受阻,望你团队以复杂系统模型切入,寻找深层异常模式关联。父字。”

信息简洁,但字里行间透出的凝重让李念墨的心瞬间揪紧。她立刻点开附件。庞大的数据流瞬间涌入她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集群,屏幕上亮起密密麻麻的进度条。她深吸一口气,快速召集了自己的核心研究助理。

“艾米丽,杰克,放下手头所有工作!最高优先级!” 她的声音冷静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目标:构建南海相关空域动态电磁环境与飞行器通信系统的耦合模型。重点:分析附件1中信号波形畸变的非随机性,寻找与附件2电磁环境波动的潜在耦合点,尤其是特定频率或极化方式的异常共振。附件3的卫星图像,用我们最新的多光谱异常检测算法过一遍,寻找与理论模型预测的‘消失点’相符的视觉特征。”

她快速布置任务,思路清晰如刀锋。助理们立刻行动起来,实验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服务器低沉的运行声。李念墨坐回自己的主控台,戴上眼镜,十指如飞地在多个虚拟屏幕上操作。她调出父亲发送的数据,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波形在她眼中仿佛活了过来,变成了在复杂能量场中挣扎的信号粒子。她构建着模型,调整着参数,将父亲提供的“疑点”作为关键的锚点,试图在混沌的数据海洋中定位那根丢失的“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加州阳光明媚,实验室里却气氛凝重。汗水悄悄浸湿了念墨鬓角的发丝。她时而凝神沉思,眉头紧锁;时而快速运算,眼中闪烁着专注的光芒。她仿佛置身于一片由数据和逻辑构成的惊涛骇浪之中,而她,正驾驶着一叶由知识和智慧打造的小舟,努力寻找着风暴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