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大楼顶层,巨大的落地窗外,是2013年最后时刻的北京城。寒潮的余威仍在肆虐,风卷着细碎的雪沫,在漆黑的天幕下狂舞,如同亿万只扑火的飞蛾。然而,就在这片混沌的寒冷之下,整座城市的灯火却倔强地亮着,一片连着一片,从近处的高楼广厦,一直蔓延到目力所及的遥远地平线。那灯火并非静止,车流如同光的河流,在蛛网般的道路上奔涌不息,万家窗棂透出的暖黄光晕则如同恒定的星辰。它们汇聚、流淌、闪耀,在呼啸的风雪中,竟形成了一片浩瀚无垠、生生不息的星海,沉静而磅礴地铺展在李玄策与方清墨的脚下。
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最后一条代表交通梗阻的红色线段,在代表京哈铁路山海关段的位置彻底消失,融入代表畅通无阻的深绿背景中。一行醒目的白色数据在屏幕顶端无声滚动:
【寒潮应对综合评估:民生保障体系运转良好。冻伤报告:0。冻毙报告:0。】
没有欢呼,没有掌声。巨大的指挥厅内,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和工作人员因极度疲惫而压抑的呼吸声。但一种无声的、巨大的力量却在空气中弥漫、沉淀——那是千万人戮力同心、终于驯服了天灾巨兽后的疲惫与安然。
李玄策与方清墨并肩站在落地窗前,如同两座沉默的礁石,共同面对着窗外这片在寒夜中燃烧的星海。玻璃隔绝了外面的风声,却将这片灯火铸就的温暖海洋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滴答…滴答…”
墙角那台老式落地钟的钟摆,带着金属特有的冷冽质感,精确地切割着所剩无几的时间。指针,正坚定地滑向那个新旧交替的临界点。
忽然,一阵微弱却异常清晰的旋律,透过指挥中心尚未关闭的公共通讯频道,顽强地钻了进来。起初只是零星的哼唱,带着电流的杂音,随即更多的声音加入,汇成一片虽不完美却无比真挚的声浪: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是G127次列车!是那些被风雪阻滞在山海关站台,最终在温暖车厢中迎来新年的滞留旅客!他们的歌声通过应急广播的网络,跨越千山万水,清晰地回荡在国安部最核心的指挥中枢。歌声里有疲惫后的松弛,有归途受阻的委屈,更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脚下这片土地最朴素深沉的爱恋。
方清墨清冷的侧颜在窗外星海的映衬下,仿佛一尊玉雕。她静静地听着,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直到歌声唱到“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她才极其轻微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歌声里饱含的、带着体温的力量,都吸入肺腑深处。
李玄策没有回头。他依旧凝望着窗外那片由无数微光汇聚成的、流动的版图。但方清墨感觉到,他原本自然垂在身侧的手,悄然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握住了她微凉的手。他的手宽厚、温热,掌心带着常年握笔和翻阅文件留下的薄茧,指节坚硬有力。那温热源源不断地传来,带着一种磐石般的安定感,将她指尖的冰凉一丝丝驱散,熨帖着她因长时间神经紧绷而微微发颤的指骨。
“听见了吗?”李玄策的声音低沉,如同大提琴最低沉的弦音,穿透了歌声,只落入方清墨的耳中。他没有说听见什么,但方清墨知道,他指的是这万家灯火,这风雪归途中的歌声,这屏幕上最终归零的伤亡数字——这一切,便是他们为之殚精竭虑、付出一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