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雾霾中的博弈(2013年11月26日)

京城,在十一月的尾声,彻底沦陷在一片令人窒息的灰白之中。这不是普通的雾,是浓得化不开、沉甸甸的雾霾。它像一张巨大无形的裹尸布,严严实实地笼罩着整座城市,吞噬了天际线,模糊了楼宇的轮廓,甚至连百米开外的红绿灯,都只剩下几个朦胧的光晕在浑浊中闪烁。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刺鼻的、混合着硫磺、尘埃和未完全燃烧燃料的呛人味道,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吸入了粗糙的沙砾,沉甸甸地坠在肺叶上。

清晨,街道上的车辆如同幽灵般在灰白中缓慢蠕动,喇叭声此起彼伏,带着被困的焦躁。行人裹紧了围巾,戴着各式各样的口罩,行色匆匆,眼神中带着无奈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路边的冬青树叶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油腻的灰黑色粉尘,失去了原本的翠绿生机。阳光?它早已被这厚重的霾层彻底隔绝在外,白昼如同黄昏。

国安部大楼顶层,李玄策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深锁的眉头下是压抑的凝重。窗外,曾经熟悉的城市景观消失不见,只有一片无边无际、令人绝望的灰白。他下意识地深吸一口气,却只吸入一股带着金属腥气的浑浊空气,引得喉咙一阵发痒。他猛地转过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刚送来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加密简报。

简报内容触目惊心:华北地区PM2.5指数全面“爆表”,多个城市AQI(空气质量指数)突破500大关,达到“严重污染”的紫红色级别。医院呼吸科人满为患,儿童和老人成为主要受害者。航班大面积延误或取消,高速公路封闭……报告的最后几页,附着几张内部拍摄的照片:病床上,一个约莫四岁的小女孩,小脸因为剧烈的咳嗽憋得通红,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生理性的痛苦和茫然,她的小手紧紧抓着氧气面罩;另一张,是某个钢铁厂烟囱林立的厂区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巨大的烟囱依旧喷吐着滚滚黄烟,与天空的灰白融为一体。

“砰!”

李玄策的拳头重重砸在红木桌面上,震得笔筒里的笔都跳了一下。他的脸色铁青,眼中燃烧着冰冷的怒火。这不再是简单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是压在数千万民众胸口、威胁健康安全、动摇社会稳定的重大危机!是悬在国家安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通知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主要领导!一小时后,紧急战略协调会!”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另外,接通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厂,找王铁柱!立刻!”

一小时后,小会议室里气氛比窗外的雾霾更加凝重。几位部委领导围桌而坐,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积了不少烟蒂。空气中除了烟味,还弥漫着焦虑和争论的气息。

“压产!必须坚决压产!”环保部的一位副部长语气激烈,手指点着简报上小女孩的照片,“看看这个孩子!看看窗外!再这样下去,呼吸都成问题!钢铁、煤炭、水泥,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剩产能,是雾霾的元凶!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并转!”

“断腕?谈何容易!”发改委的一位领导立刻反驳,眉头紧锁,“‘工不出则农用乏’!《盐铁论》里两千年前就讲明白了!工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一刀切地压产能,多少工人要下岗?多少上下游企业要倒闭?地方财政怎么办?民生如何保障?稳定大局还要不要?”他拿起另一份报告,“看看这些数据,光是冀省一个钢铁重镇,直接间接就业人口就超过百万!压产?那是压百万家庭的饭碗!是可能引发社会震荡的火药桶!”

“难道就任由老百姓吸这样的毒气?”环保部副部长声音拔高。

“我们不是不治污,是要循序渐进!要考虑转型的阵痛期!”工信部的代表试图调和,“技术升级需要时间,新能源替代也需要时间!现在立刻关停,无异于饮鸩止渴!”